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礦坑變網紅景點 重慶銅鑼山礦坑“逆襲”之路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7-12  

       謝智強 攝

        喜愛攝影和旅游的人,大多都知道重慶有一個“網紅”景點。

        它位于渝北區石船鎮石壁村,是一個礦坑遺跡。整個遺跡呈盆地狀,四周絕壁環繞,中間有一潭小湖。因為水面碧藍澄澈,還會隨光線、季節變化呈現不同色調和水韻,被網友們稱為“重慶九寨溝”,也叫它礦山公園。每逢周末就會有很多人慕名而來,攝影、野炊、戲水……

        但在幾年前,這里還是一座光禿禿的廢棄礦坑。

        礦山開采

        石壁村留下累累“傷疤”

        銅鑼山曾是重慶重要的灰巖采石基地,高峰時期,這里的采石場超過百家,年產值數億元。石船鎮石壁村位于銅鑼山內,灰巖開采業曾紅極一時,是當地許多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

        然而,灰巖開采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環境破壞。石壁村的田地因此被損毀,植被破壞嚴重,整個村看起來都是“光禿禿”的。同時,灰巖開采還造成粉塵飛揚、道路坑洼,廢坑絕壁比比皆是。

        2012年,渝北區禁止了銅鑼山內所有的礦山碎石開采工作。但礦山開采所留下的“傷疤”,依舊隱隱作痛。

        沒了灰巖開采,石壁村村民便沒有了收入來源。同時,因為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石壁村的土地已無法種植農作物,村民只能外出打工或以販賣家禽為生。一時間,曾經輝煌的石壁村,成為了一個各方矛盾激化、安全隱患突出、土地利用率低下、村民就業困難的地方。

        環境恢復

        石壁村柳暗花明

        2013年起,銅鑼山礦山生態治理修復項目前期工作啟動,力求恢復當地的生態環境與耕地。

        此時,開采業褪去后的銅鑼山變得不再喧囂。環境恢復后的礦山遺跡逐漸變成了風景——41個露天礦坑呈珠狀鑲嵌在銅鑼山間,其中10余個礦坑因雨水匯集沉淀,形成了坑塘湖,不乏有“七彩池”“心型池”等景觀。

        2015年,有愛好攝影和探險的網友發現這里,并將照片發至社交軟件,“重慶九寨溝”開始走紅于網絡。

        這一事件引起了項目負責團隊的注意。他們開始思考:在對礦山進行修復治理的同時,進一步挖掘旅游價值,不是一樣可帶領村民發家致富?

        他們設立了一個目標:把銅鑼山礦山區域打造成為一個“國家級礦山公園”。

        2015年,銅鑼山礦山生態治理項目正式啟動。整個工程按照“宜農則農、宜建則建、宜林則林”的原則,通過土石方場平工程、綠化工程、道路工程、坡面清除危巖工程、采礦影響區農業開發利用工程等方式進行。

        一期治理工作于去年底全部完成,共整治恢復低效生產力耕地280畝,恢復可供利用建設用地149畝,整治恢復綠化景觀用地99畝。

        整治后,曾經的廢渣堆、廢棄無水礦坑變得綠草茵茵,高低錯落,成了“重慶九寨溝”外的另一種風景。同時,石壁村的鄉村通路也全部硬化,市民前來觀光更加方便。

        “礦山治理和后期維護都需要人手。村民可以在這里務工,不用跑出去賺錢。”石壁村黨總支書記曾德健說,礦山治理還恢復了村里的耕地,農民可以在自家田地里種菜,這也成為了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

        因為治理,礦山遺跡也開始發揮經濟價值。曾德健透露,到了周末,礦坑遺跡每天游客量有4000-5000人,帶動了村民們的農家菜、農產品銷售。“礦山關閉后,村里人均年收入降至2000-3000元。通過治理,如今村民收入能有1萬元左右。”曾德健如此表示。

        依托公園

        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下一步,重慶渝北區還將規劃建設礦山公園配套項目,如兒童地質科普體驗館、礦山觀光走廊、動漫兒童樂園、康體郊野公園、巴渝民宿項目等配套設施。石壁村則會依托這一公園,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

        “照這個趨勢,今后鄉村旅游業將成為村里的支柱產業,村民們的收入還將大幅度提高。”曾德健說。

        銅鑼山只是我市在礦山生態治理上的一個縮影。

        據介紹,從2013年起,重慶市國土房管局牽頭對全市廢棄或關閉礦山開展調查發現,全市廢棄或關閉非煤礦山共792個,廢棄地面積約25950畝。

        對這些廢棄礦山,重慶市堅持礦山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高標準農田建設、產業發展等相結合,通過實施生態修補、環境恢復、治理清除安全隱患、廢棄礦區土地綜合利用等措施進行綜合整治和利用規劃。

        5年來,市國土房管局重點開展了萬盛等16個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面積約3400公頃。通過恢復治理,生態環境將得到改善,耕地將得到復墾,路網溝渠將得到完善,會產生巨大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