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20年,珠江核心段白鵝潭至南海神廟30公里將分18個重要節點,建601公頃景觀綠化工程,打造共享性、生態性、連續性魅力景觀岸線,使珠江成為世界名河、花漾珠江。記者獲悉,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制定的《廣州國家森林城市品質提升建設規劃(2016—2020年)(送審稿)》目前已完成征集意見。根據該規劃,廣州未來還將新建甘竹山、七星崗和天獅嶺等19個鎮街森林公園,重點發展街心公園,計劃到2020年,在各區規劃新建街心公園62個。
森林公園??新建19個鎮街森林公園
截至2015年底,全市有森林公園73個,其中國家級2個,省級5個,市級以及鎮街道級66個。但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區,且資源特色開發、品牌影響力、服務管理水平、基礎設施等方面不能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對生態休閑、森林保健的需求。該規劃提出,廣州森林公園將重點向兩個方向發展,同時打造星星和月亮。
一是打造國家級、省級森林公園特色品牌和亮點。以流溪河、石門、帽峰山等國家級、省級森林公園為重點,打造10—15個品牌森林公園,作為市民周末度假的好去處。如將石門森林公園打造成廣州最高峰的山岳風光體驗高地和北回歸線上的國際森林康養基地,流溪河打造成鄉村度假勝地、越野運動公園,帽峰山打造養生谷,王子山打造生態旅游勝地等,力爭在全省乃至全國產生影響,成為森林保健和來穗觀光旅游者的必選地。
二是大力發展近郊鎮街休閑型森林公園。計劃至2020年,依托鎮街區域邊緣的生態公益林和濕地,新建甘竹山、七星崗和天獅嶺等19個鎮街森林公園,以健身、休閑為重點,為市民提供早晨或黃昏登山、跑步、騎車、賞綠的場地,作為市民每日能去的類型,全部免費開放。
街心公園??各區規劃新建街心公園62個
目前全市公園246個,總面積3352.58公頃。該規劃提出,下一步廣州將根據“海綿城市”建設理念,開展城市公園建設和提升改造。公園綠地結合周邊的水系、道路統籌開展豎向設計,因地制宜建設雨水調蓄池、雨水花園、下凹式綠地、植草溝、小微濕地等雨水徑流控制設施,提高公園綠地內道路、廣場的透水鋪裝的比例,提升公園綠地對自身雨水徑流的消納和凈化能力,并為周邊區域提供一定雨水滯留和緩排空間。充分發揮公園體系休閑娛樂、避災的綜合生態服務功能。
另外,廣州現有公園體系中,貼近市民身邊的街心公園較少,下一步,需要補齊短板,重點發展街心公園,滿足市民健身、娛樂、休閑的需求。街心公園包括街道廣場綠地、小型沿街綠化用地等,市民步行200米以內可達,為市民提供休憩、放松的空間,滿足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就近游憩需求。依照因地制宜、均衡配置的原則,布局在城市主、次干道周邊、老城區街道附近,設立必要的健身設施,形成開放式綠地。
計劃到2020年,在各區規劃新建街心公園62個,提高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度,打造10分鐘生態步行圈,滿足居民的生態需求。
中央公園??打造以白云山等為基礎的城市中央公園
美國紐約中央公園就像橫亙在心臟地帶的一個巨大氣孔,它承擔了整個城市的氣流交換更新,既是紐約的制氧機,亦是紐約的綠肺。該規劃提出,以追尋自然、崇尚自然為理念,以滿足人們娛樂休閑、調節身心為目的,以白云山風景名勝區、“火龍鳳”森林公園和海珠國家濕地公園等城市綠地為基礎,堅持自然、生態和文化的原則,高標準定位,高質量實施,打造生態環境優美、嶺南特色突出、人與自然和諧的具有國際水準和區域知名度的城市中央公園。
精品園林工程
1.3個10公里綠化景觀帶
針對珠江核心段白鵝潭至南海神廟30公里,該規劃提出要以品質化、精細化為宗旨,打造3個10公里綠化景觀帶。其中西10公里結合傳統歷史風貌,以多類型立體綠化為主,增加開花植物,形成溫馨、舒適、典雅的主題景觀段;中10公里采用現代簡約手法,建設串聯成網的綠道緩跑徑,形成連續開敞、舒朗通透的高品質國際都市主題景觀段;東10公里采用自然生態手法,以濕地類型為主,統籌岸線和江心島,形成自然、生態、野趣、科普的主題景觀段。打造共享性、生態性、連續性魅力景觀岸線,使珠江成為世界名河、花漾珠江。
至2020年,“一江兩岸三帶”景觀綠化工程達601公頃。
2.重點打造12條特色道路
特色道路綠化景觀打造結合重點地區發展、重要園林景觀路線,依據現有道路的綠化現狀,分別以迎賓花帶、花影綠廊、鳳舞綠帶和宮粉映湖等為主題,以宮粉紫荊、鳳凰木、黃花風鈴木等為主題樹種,重點打造機場高速、臨江大道、白云大道和麓湖路等12條特色道路,形成一路一景一特色,讓廣州真正成為“無處不飛花”的花城。
3.重點改造15個重要城市出入口
城市主要出入口景觀是一個城市風貌特征的體現,也是一個城市對外展示的第一窗口。對南沙港快速路侖頭立交、東南西環快速路土華立交、南沙港快速路七星崗立交等15個重要城市出入口背景森林景觀進行改造,以現有優勢樹種綠色為本底,采用斑塊狀種植木棉、宮粉紫荊等開花及色葉樹種,達到季相變化、四季有花的景觀。不同城市出入口森林斑塊的主色調各有側重,形成不同類型具有嶺南特色的森林景觀,從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4.全市最終形成110個賞花點
努力打造花城名片,以保持和鞏固“花城”美譽,讓“花城”實至名歸。采用點線面結合,在森林公園、街心公園、社區公園和街頭綠地等,實施一園一特色、一園多景工程,以宮粉紫荊、木棉等主題花樹,采用大規模片狀種植的方式,打造一批有視覺沖擊力的主題花景,使花城廣州特色更加鮮明。計劃到2020年,在全市范圍內新增85個賞花點,提升25個賞花點的景觀,最終形成110個賞花點,以使廣州花城全年可“賞百花、游千景、食花饌、吟花詞”。
■“一江兩岸三帶”景觀綠化
18個重要建設節點
沙面—長堤立體綠化
二沙島綠地
珠江新城—國際金融城沿江景觀綠化
琶洲會展中心周邊立體綠化
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景觀帶綠化
魚珠濱水綠化
廣州塔中軸廣場景觀綠化
白鵝潭芳村酒吧街沿江新城景觀綠化
海珠廣場—江灣新城景觀綠化
港灣廣場—林則徐紀念園景觀綠化
洲頭咀公園及周邊景觀綠化
海印公園—文化廣場景觀綠化
廣州大橋南—中大北門濱江景觀綠化
廣州大橋南—獵德大橋南濱江景綠化
琶洲大橋—琶洲北碼頭景觀綠化
廟頭碼頭及周邊景觀綠化
北帝沙江心島
大蠔沙江心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