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全域旅游成陜西發展“加速器”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7-21  

        近年來,為加速觀光游向休閑度假綜合業態轉變,陜西持續推進以項目帶動、核心產品引領、全域化產品建設為主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陜西省政府多次出臺促進旅游投資、實施項目帶動政策,建立了政府引領性旅游和文化產業基金,實施了涵蓋全省范圍的省級文化旅游重大項目、省級文化旅游名鎮重點扶持、動態管理辦法,以全域旅游、產業融合、縣域示范、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和加大基礎設施投資等優化旅游發展環境,極大調動了各類資本投資旅游業和配套項目、新業態項目以及旅游服務綜合體項目的積極性。

        數據顯示,2016年,全省旅游業直接投資2333.79億元,旅游業直接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11.21%;旅游業通過行業間的間接作用,綜合帶動社會投資3832.07億元,同比增長13.81%,占到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18.4%。

        如今,圍繞全省現代旅游產業格局建設,百億元以上的投資項目如雨后春筍般競相落地,陜西旅游基金總規模已達400億元。

        陜西省旅游發展委員會與西安財經學院統計研究院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旅游業發展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直接貢獻率為17.19%,直接拉動全社會投資增長1.13個百分點,旅游業對全社會投資的綜合貢獻率為36.2%,綜合拉動全社會投資增長2.38個百分點。

      擴大就業主渠道

        飛速發展的旅游業和持續壯大的旅游產業規模,為社會就業和大眾創業提供了廣闊平臺。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陜西旅游業直接就業人數達到251.38萬人,比上年凈增加34.12萬人,同比增長15.71%,旅游就業占全省就業總人數的11.74%,直接拉動全社會就業增長1.65個百分點;旅游業通過間接作用,帶動全社會綜合就業390.28萬人,凈增57.21萬人,占全省就業總人數的18.23%,綜合拉動全社會就業增長2.76個百分點。

        以近年來消費趨旺的溫泉企業為例,2014年至今用工人數猛增4倍以上,目前直接從業人員已達4.8萬人。

        在投資百億元完成綜合改造提升的太白山國際旅游度假區,一位在任職多年的酒店總經理介紹,如今,太白山旅游區從業人數比5年前翻了好幾倍,由于各類服務單位越來越多,當地和周邊地區用工已明顯短缺。

        在旅游業躍升為社會就業主渠道的同時,陜西省旅游發展委員會近年來還多措并舉加大從業人員培訓服務和指導力度,其中高校培訓、下鄉培訓、精準扶貧培訓、電子商務普及培訓等均已形成獨具特色的“陜西模式”。

      財稅貢獻率不斷擴大

        隨著全省旅游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市場化程度日益提高,昔日行政化、事業類、免稅費化的旅游市場主體在管理運營體制革新中逐漸消失,旅游環境的全面改善,有效提高了各類企業效益,日漸成熟的旅游產業鏈延伸了稅源供給范圍,各類旅游骨干企業正在扮演著各地財稅收入主力軍的角色。

        以臨潼華清宮景區為例,2014年與臨潼區達成驪山森林公園合并運營協議,經過3年的山池一體管理,對區財稅貢獻由合并前的1550萬元猛增至2016年的7000多萬元。華清宮景區有關負責人預測,這一數字今年有望增至近億元。

        客運索道是近年來陜西秦嶺的旅游亮點,相繼投入運營的索道不僅擴充了各山岳景區的游客容量,擴大了景區收入,也為當地增加了新稅源。2016年,華山北峰、西峰索道、太白山、少華山索道企業直接為陜西貢獻稅費達1億元,今年還將繼續提高。

        統計結果顯示,2016年陜西旅游業直接實現各項稅收179.92億元,比上年增加5.9億元,同比增長3.39%,略高于全省稅收增長;旅游業直接稅收占全社會稅收總額的6.66%,比上年提高0.42個百分點。旅游業通過行業間的間接作用,綜合帶動全社會實現各項稅收369.53億元,凈增26.38億元,同比增長7.69%,占全省稅收總額的13.68%,比上年提高1.38個百分點。

        據此分析,旅游業發展對陜西省各項稅收增長的直接貢獻率為7.86%,直接拉動全省稅收增長0.22個百分點,綜合拉動全省各項稅收增長1個百分點。

        百姓生活更幸福近年來,陜西大力推進以全域旅游為主旋律的旅游“升級版”建設,全域旅游示范省創建工程加速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和綜合環境得到極大改善,旅游業發展促進了關聯產業的發展,也讓城鄉居民生活更幸福。

        陜西省旅游發展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全省實施旅游項目2100多個,完成投資1700多億元,各市縣為提升接待服務水平,開發建設大量特色街區,實施了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廁所革命行動,以“旅游+”“+旅游”為特色的產業融合效益正在釋放,城鄉居民都是這一效果的直接受益者。

        在農村,方興未艾的旅游業讓廣大農民普遍受益。2016年,陜西鄉村旅游接待量占到全省總接待數的38.3%,幾年間帶動脫貧人口超過60萬。據統計,2016年因旅游而獲益的農村人口占比達29.98%,旅游收入在受益農戶家庭可支配收入中占48.13%,受益農戶比未受益農戶人均增收1672.62元;旅游收入在農村居民全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達16.23%,旅游業發展對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貢獻率為10.36%。

        陜西省旅游發展委員會主任高中印指出,目前陜西旅游產業正在蓄勢起跳,旅游資源優勢正在變成發展優勢。下一步將按照系統思維整體推進全域旅游落地生根,打造絲路起點旅游走廊、大秦嶺休閑度假旅游圈、黃河旅游帶、全省紅色旅游“四大新高地”,強力釋放體制改革動力源,把“品質立游”貫徹始終,實現接待境內外游客、旅游總收入、旅游投資總額、旅游就業總量“四個翻番”,通過培育新動能、構筑新高地、激發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顯新形象,讓全域旅游新時代的陜西旅游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