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高起點高標準描繪雄安新區建設藍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7-27  

        7月6日8時8分,由北京開往雄安新區的動車首開。“80分鐘的車程,方便快捷!”9時28分,到達白洋淀站的北京市民曹韌激動地說。隨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人與這座“未來之城”有了更親密的接觸。

        在雄安新區這片熱土上,緊張的規劃建設工作正在有序推進。“把新區建設前期工作做實,成為全省干部群眾的共同心聲。”雄安新區設立以來,全省各級各部門以堅定的決心,積極行動起來,加大統籌推進力度,有序開展各項工作,力爭新區規劃建設保持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將美好藍圖早日變為現實。

        堅持先謀后動

        ——把每一寸土地規劃得清清楚楚后再開工建設

        建千秋之城,辦國家大事,重任催人奮進。怎樣畫好雄安新區這張白紙上的美麗圖畫?

        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實地考察安新縣和白洋淀生態保護區時強調,要堅持先謀后動、規劃引領,借鑒國際經驗,高標準編制新區總體規劃等相關規劃,組織國內一流規劃人才進行城市設計,規劃好再開工建設,決不留歷史遺憾。

        建好雄安新區,首先要有科學規劃,要“成竹在胸”、先謀后動。省委、省政府把做好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作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強組織領導,精心謀劃實施,集中力量推動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地落實。

        河北省委書記趙克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河北省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堅持先謀后動、規劃引領”要求,把每一寸土地規劃得清清楚楚后再開工建設。

        省直有關部門和新區黨工委、管委會,保定市以及新區三縣廣大黨員干部,雷厲風行、主動作為,實施嚴管嚴控、強化基層基礎、搞好規劃編制、加強群眾工作、切實維護穩定,為新區規劃建設開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堅實基礎。

        萬事看開頭,起步定后程。勃勃生機,已在這片土地上涌動。

        7月1日,在北京市的一座賓館內,一場有國家發展改革委、雄安新區管委會等多個部門參加的關于雄安新區規劃的會議在這里召開。新區設立以來,像這樣高規格的規劃會議開了很多次。按照中央要求和新區規劃建設需要編制的新區總體規劃、起步區控制性規劃、啟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四大規劃及若干專項規劃、專題研究組成的“1+N”規劃體系,一直在緊鑼密鼓編制之中。

        目前,新區四大規劃編制已取得明顯進展,各專題專項規劃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46個專題專項規劃研究已完成階段性初步成果,并與新區總體規劃、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分批進行了多次對接,已對13個專項規劃和課題進行了評估。

        堅持用最先進的理念和國際一流水準規劃設計建設,經得起歷史檢驗。6月26日,雄安新區發布“新區啟動區城市設計國際咨詢建議書征詢”公告,吸引全球有專長的設計機構獻計獻策。在短短的一周報名時間內,已有279家國內外機構報名參加。7月12日,從中遴選出12家團隊,并將參與下一階段工作。

        打造創新高地

        ——為構建新區發展新模式打基礎,夯實千秋之城根基

        不經意間,容城縣城街道上已經顯現智慧城市的雛形。目前,智慧停車示范點、智慧井蓋和智慧路燈示范點已在新區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

        基于新一代物聯網技術,雄安智慧城市建設破題,新區將全面商用新一代物聯網。

        “建設綠色智慧新城,建成國際一流、綠色、現代、智慧城市。”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規劃建設雄安新區提出的重點任務之一。

        新區之“新”在于“以新破局”,構建起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格局”,也為中國實現區域協同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全局上謀勢,關鍵處落子

        建設21世紀地下管廊式基礎設施,把城市交通、水、電、煤氣供應、災害防護系統都放到地下,把地面讓給綠化、讓給行人……這是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一大亮點。

        6月27日15時,容城縣室外溫度高達36攝氏度。省地礦局第一地質大隊的地質勘探隊員正頂著烈日,忙碌地裝桿、起吊。

        未來4年,他們將通過勘探地下萬米范圍內的地質結構和地質參數,打造世界一流水平的“地下透明雄安”基礎平臺,為雄安新區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提供基礎數據和決策支撐。

        中央對雄安新區定位是要打造綠色智慧新城,發展高端高新產業,這就意味著雄縣塑料包裝、容城服裝、安新制鞋等傳統特色小產業勢必面臨轉型升級。

        要在歷史大考中交出優異答卷,新區各級各部門正強化產業等各項基礎工作力度。轉型升級成為雄安新區傳統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這已成為新區社會各界的共識。

        “把雄安新區打造成世界上的又一個時尚之都!”6月19日,由北京服裝學院與容城縣政府共建的北京服裝學院容城時尚產業園正式投入運營。

        “創新驅動將是雄安新區發展基點,我們要借勢提高產品附加值、改造生產線,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邁進。”位于安新縣張村工業園區的穩步鞋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精華表示,即使加工環節需要外遷,也爭取把研發設計、銷售展示等環節留在新區。

        高要求,新機制。一座創新發展之城正在崛起。

        雄安新區相關負責人指出,作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新區將制定全新的住房政策,嚴禁大規模開發房地產。“以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為引擎,以創新發展高精尖產業集群和現代服務業為重點,著力打造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協調發展示范區,成為輻射周邊、引領河北的創新發展高地。”

        延續歷史文脈

        ——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造城市特色風貌

        近日,雄安新區30平方公里啟動區的文物調查啟動。與此同時,容城黑龍口燕南長城、安新山西村明塔、安新古城墻等文物點調研也已拉開帷幕,將對已知的重要歷史文化遺存進行系統整理。

        堅持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歷史文脈,是規劃建設雄安新區的明確要求。開好局、起好步,培根固基守護歷史文化根脈,已成各方的共識,并化為積極的行動。

        日前,雄安新區三縣啟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全面調查和保護規劃編制工作,運用文字、錄音、錄像等各種方式,全面系統記錄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立一套完整檔案和數據庫。

        容城聯合省歷史學會和省書法文化研究會等專業團體,成立容城歷史文化研究機構,專門對該縣歷史文化進行系統地挖掘、研究、整理,編制《容城縣歷史文化建設規劃》。

        歷史遺跡較多的雄縣,目前正在對歷史記載的本地人物、古跡和歷史事件加強研究,積極做好預案。

        塑造鮮明的文化個性,打造獨特的文化名片,保護和傳承歷史文脈“特”字為要。

        容城是千年古縣、三賢故里、壯士之鄉。該縣通過建設三賢故里文化特色村等方式,弘揚與傳承三賢精神,打造獨有的文化特色。

        除了悠久的歷史文化資源,還有歷久彌新的紅色文化和獨具特色的水鄉文化,這將為新區發展提供重要的文化支撐。

        安新縣70歲的周潤彪老先生對紅色文化情有獨鐘。他一手建起了白洋淀雁翎隊紀念館和孫犁紀念館,收藏了400多冊孫犁不同版本的著作。目前,孫犁全集的“孫犁書影”一書正在籌備出版,“宣傳了孫犁,也就傳播了紅色文化、白洋淀文化”。

        源于水鄉、扎根鄉土的文化樣態,在雄安新區非常豐富。雄縣古樂、鷹爪翻子拳、安新葦編、面塑等使這里的民俗文化豐富多姿。“對雄縣古樂、白洋淀古老的葦編技藝等,不斷賦予其新的表現形式,并提供更大的展演舞臺,使其散發出民俗的獨特光彩。”省非遺蘆葦畫制作技藝傳承人楊丙軍對民俗文化的發展充滿期待。

        “堅持規劃建設國際一流城市的同時,我們在建筑上也將充分體現中華文化的元素,在建設過程當中要精雕細琢,以工匠精神打造百年建筑,留下千年傳承。”雄安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