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青海湖濕地生態恢復明顯 夏候鳥數量增加千余只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8-01  

        記者從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在近期開展的青海湖水鳥繁殖期資源監測中,共記錄到水鳥43種,5.1萬余只,較去年增加3種、1000余只,增加的水鳥種類主要為鸻鷸類。

        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咸水湖和國際重要濕地,也是亞洲特有的鳥禽集中繁殖地和遷徙中轉站。7月上旬,正值候鳥繁殖期,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開展了青海湖水鳥資源監測。

        此次監測發現,青海湖主要的四種集群繁殖夏候鳥數量達3.7萬余只,其中斑頭雁7000余只、普通鸕鶿1.5萬余只、漁鷗9000余只、棕頭鷗7000余只,整體數量較往年保持穩定。非集群繁殖水鳥種類達39種,約1.4萬只,主要由赤嘴潛鴨、鳳頭、鳳頭潛鴨、紅頭潛鴨等雁鴨類構成,其中鸻鷸類水鳥達10種,1300余只。

        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信息宣傳科科長侯元生介紹,與2016年的同期觀測數據相比,今年鸻鷸類水鳥增加了3種,總數千余只。這些鸻鷸類水鳥沿東亞—澳大利亞遷徙路線“遠道而來”,相比往年,其分布區域范圍有所擴大,種群數量明顯增加。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