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推進綠化全川行動 筑牢“美麗四川”生態屏障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8-01  

        在我省舉行的解讀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第四場新聞發布會上,四川省林業廳廳長堯斯丹提到,5年來,四川林業認真落實中央建設生態文明的決策部署,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全省自然生態狀況持續改善,經濟社會發展的綠色本底更加厚實。

        今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省林業廳獲悉,四川是全國林業大省,林業管理服務面積超過全省幅員的55%。近5年來,四川林業著力在建設“美麗四川”中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深入推進生態重點工程、扎實推進綠化全川行動,始終保持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定力,切實擔負起建設“美麗四川”、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使命;以建設生態文明美麗四川為統領,統籌建設生態林業、民生林業、法治林業、效益林業、人文林業、服務林業,推進向林業經濟強省、全面建成長江上游生態屏障跨越,在各項工作努力開創了新舉措,取得了新成效。

        綠化全川行動扎實有效 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40%

        四川新聞網記者從四川省林業廳獲悉,四川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肩負著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使命。2016年,四川全面啟動“大規模綠化全川”,全年全省完成營造林93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6.88%,較2012年提高1.6個百分點。涼山、宜賓、巴中等5個市州營造林超過40萬畝。7個縣創建為國家和省級綠化模范縣,9個單位榮獲全國綠化先進集體,綿陽市創建為國家級森林城市,宜賓市創建為省級森林城市,大規模綠化全川行動開局良好。

        2017年推進綠化全川落地見效,按照《大規模綠化全川方案》,四川將用5年左右時間,統籌實施九大綠化行動,努力推動全省國土綠化取得決定性突破。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40%,林木覆蓋率達到50%,國土綠化覆蓋率達到70%,實現全川綠水青山、藍天凈土,基本建成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構筑生態文明新家園。

        同時,四川深入推進生態重點工程。抓實退耕還林工程,持續鞏固前一輪退耕成果1336.4萬畝,實施新一輪工程建設165萬畝。針對工程落地難的問題,積極爭取省政府出臺意見、召開會議,率先采取的“先退后調”等辦法獲全國推廣。加快川西藏區生態治理,爭取國家批復了《川西藏區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2013年—2020年)》,規劃總投資94億元,治理沙化土地及成果鞏固近100萬畝。及時爭取協調國家有關部門,一次性解決到位防沙治沙專項資金6億元。積極謀劃新的生態工程,在重點生態功能區啟動了20個森林草原濕地重點縣建設。

        大力推進林區脫貧攻堅 農民人均林業收入超過1200元

        四川積極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結合四川是貧困人口集中分布區,同時也是森林資源富集區的實際,充分發揮林業獨特優勢,大力推進林區脫貧攻堅,切實改善林區民生。目前,四川全省林業總產值突破3000億元,農民人均林業收入超過1200元,較2012年分別增長72%和60%。

        脫貧攻堅如何做.首先是加快發展特色產業助推脫貧攻堅,突出分類指導、重點推進,全省木竹、特色經濟林、林下種養、苗木花卉、野生動物繁育利用、生態旅游等“六大產業”發展加快,基本建成了成都平原林板家具、川南竹產業、川東北特色經濟林、川西生態旅游等“四大集群”。推進森林資源綜合利用,總結推廣“萬畝林億元錢”“現代林業示范園區”等經驗,加快發展林下種養業,全省林下經濟產值超過600億元。做大做強林業生態旅游,大熊貓、森林、濕地、鄉村“四大品牌”有效彰顯,森林康養新業態走在全國前列,生態旅游收入突破750億元,持續位居全國首位。

        其次是著力強化科技支撐助推脫貧攻堅。為打通林業科技轉化推廣“最后一公里”,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編印了9大類45種技術資料,配制了藏漢、彝漢雙語手冊和教學光碟,分送到貧困林農手中。在科研院所、高校選拔100名林業專家,組織市縣1000名林業科技人員、“土專家”和“林秀才”,組建“林業科技扶貧專家和技術服務團”,開展“千鄉萬村送林技”行動,著力將林業實用技術精準對接到7800余個涉林貧困村。2016年,組織各級林業部門深入貧困村發放資料70萬余冊(份),幫助貧困戶解決核桃、花椒和林下種養等技術問題500余項,全省林業科技成果轉化率、造林良種使用率達到60%。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