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5日,50余名參加第19國際植物學大會的國內外專家,在中山大學金建華教授以及仙湖植物園和華南植物園有關專家的帶領下到丹霞山考察丹霞地貌地質構造及該地區的亞熱帶植被分布。據悉這批專家分別來自俄羅斯、土耳其、南非、德國、法國、美國、日本、韓國、芬蘭等30多個國家。丹霞山管委會高度重視該考察活動,由丹霞山植物園園長陳再雄、丹霞山自然學校負責人及當地植物愛好者和科普志愿者全程跟進陪同考察。
韶關丹霞山(中國風景園林網配圖)
為期兩天的考察行程中,專家們先后考察了丹霞山科考5號線—陽元山線、丹霞山科考6號線—通泰橋線,丹霞山科考2號線—線被丹霞山頂線,丹霞山科考3號線—翔龍湖線、丹霞山科考4號線—臥龍崗線、丹霞山科考7號線—錦江水上考察線,并為丹霞山豐富的植物種類深深吸引,對沿途見到的各種植物都展開了深入而生動有趣的討論。
植物專家們驚嘆于丹霞地貌之美和生物多樣性之豐富,更贊嘆得到了良好保護的植被系統。他們一直在觀察和討論沿途看到的植物:山麥冬,山芝麻、野茼蒿、青葙、火焰草、老虎刺、百部、龍須藤、小葉紅葉藤、紫背天葵、單色蝴蝶草、白花空燈籠、鹿茸草、草珊瑚、馬尾松等等。本地植物達人和志愿者們動用了各種專業軟件翻譯和介紹著這些植物的名稱、種屬和特點。專家們和植物達人們熱烈地交流吸引了大量游客駐足關注和學習。專家考察隊伍途中遇到在收集丹霞梧桐種子的工作人員,引起了對于丹霞梧桐的關注,并針對這一特有物種的分布等問題,進行了詳細而又熱烈的討論。經海螺峰,看到軟莢紅豆,外國植物專家們非常喜歡,在紅豆林細心觀察,尋找the Love Seeds。在考察翔龍湖—臥龍崗植物科考線中,大家更是被沿線優越的景觀資源、完好的生態植被、豐富的物種種類所吸引,漫步在天然氧吧,留心觀察植物,大家無時無刻都在表達對丹霞山的喜愛。
丹霞山自然學校負責人安排專家們考察之余體驗了客家長桌宴和丹霞傳統茶文化,獨特的地方文化也讓專家們增加了對丹霞的了解。對于傳統的仁化白毛茶制品更是贊不絕口。
致力于打造科學名山的丹霞山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和熱愛自然的朋友們到丹霞山科學考察,并將為這些團隊提供力所能力的服務與支持。此次專業和周到的安排讓專家團贊不絕口。帶隊的金建華教授向丹霞山博物館捐贈了一批動植物化石標本致謝。專家們紛紛表示將與丹霞山保持友好緊密的聯系,有機會合作開展科學研究和科普推廣,努力向全世界展現丹霞山無與倫比的科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