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俞孔堅的“大腳”能否邁進院士大門?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8-15  

        俞孔堅將自己置于風景園林學界的對立面,他更推崇如“桃花源”一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鄉村景觀。但引起中國風景園林學科一些專家不滿的是,俞孔堅用“裹小腳”來比喻中國的風景園林,并引出他的“大腳革命”


      俞孔堅

        2017年4月21日,中國工程院官網公布了該院《2017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其中代表“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專業的院士候選人是俞孔堅。名單公示后不久,曾主持過西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的浙江省風景園林學會原理事長、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施奠東很快就獲知了消息。兩年前落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的俞孔堅今年再次進入了增選名單,這讓他感到震驚。

        “中國的風景園林在世界上是很有名的,即使現在中國的水平也絕對不差。但是,他(俞孔堅)否定了中國的風景園林。”施奠東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出了他震驚的理由。

        “忤逆者”入選

        讓國內很多風景園林學者難以釋懷的是,2004年前后,俞孔堅不僅否定風景園林學,而且還在美國召開的國際風景園林師聯盟會議(IFLA)上,把蘇州園林和封建時代中國婦女的纏小腳布放在一起比較,公開貶低中國古典園林,認為它是“小腳美學”。為此,當年參加會議的時任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理事長周干峙院士憤然離場。

        就在工程院院士增選候選人名單公布10天前的4月11日,北京大學信息公開網上公布了“同意俞孔堅辭去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院長職務”的通知。然而,該院官網對俞孔堅的個人簡介迄今仍顯示,他是“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哈佛大學設計學博士,國家千人計劃專家,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54歲的俞孔堅還有一個響亮的頭銜——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這是美國歷史最悠久和地位崇高的榮譽學術團體之一。同時,作為北京土人景觀與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的創辦人、首席設計師,他設計的作品在國內外多次獲獎。

        有這樣一份“成績單”,俞孔堅作為院士候選人似乎是無可厚非的,但是風景園林學科的多位專家很快就聯系到施奠東,他們建議,要對俞孔堅的入選公示發表反對意見。

        按照《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投訴信處理辦法》,人們可以對候選人提名書及其附件的內容提出異議,也可以對其他違反院士增選有關規定的行為提出書面投訴和意見,不接受電話、口頭、網絡方式的投訴,而需要把紙質投訴材料郵寄到工程院。

        于是,在施奠東等人的牽頭下,一封有20名該領域專家簽名的投訴信很快就起草好了。除了7名浙江的專家外,這封信的簽署者還來自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等地。5月初,中國風景園林專業的一位院士親自把信送到中國工程院。

        引起中國風景園林學科這些專家不滿的,是俞孔堅的“大腳革命”。就像當年在國際會議上一樣,俞孔堅站在網絡演講視頻節目“一席”的講臺上,用“裹小腳”的比喻引出了他對中國風景園林學“大腳革命”的演講。

        在俞孔堅看來,中國對待土地、江河,用的是畸形的審美態度和價值觀,比如在城市中平掉豐產的稻田,種上草坪;在公園里拔掉果實累累的桃樹、梨樹,種上只開花不結果的觀賞樹木。

        “我們整個城市都在追求一種畸形的美,就像裹了腳一樣。”于是,他發起所謂的“大腳革命”,讓人們砸掉防洪堤,與洪水為友,對自然做最小的干預,在城市中心收集雨水、種稻田和野草……他的這些標新立異的說法不時引來臺下聽眾的掌聲。

        在急速的城市化過程中,與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相比,風景園林似乎只是城市建設的“配角”。然而,在生活中它們卻向來是環境的美之所在。從知名的江南私家園林、頤和園那樣的皇家園林,到風景名勝區的建筑和植物,到公園、植物園、游樂場,再到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城市綠地,全都屬于風景園林的范疇。

        產生于周秦漢唐,成熟于宋,精致于明清,中國的風景園林在歷史發展中積累出詩情畫意、天人合一等特色,這也是一直以來國內風景園林專家為之驕傲并繼承發揚的地方。

        而貶低中國古典園林的俞孔堅成為院士候選人,讓他們感到了危機和憤怒。

        寫聯名信的過程符合中國工程院的官方流程,并不公開,但是這封信卻流傳到了互聯網上,這件原本低調的事情很快受到了關注和熱議。在這封措詞尖銳的信中,專家們羅列了俞孔堅不能勝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的三點理由:肆意侮辱中國園林優秀傳統,狂言“中國園林可以休矣”;設計手法千篇一律,水平拙劣;斂財手段如奸商,巧取豪奪;學風不正,學德不端。

        就這封投訴信及其引起的候選院士之爭,《中國新聞周刊》致電北京土人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提出采訪俞孔堅本人的要求,但是對方在經過考慮后拒絕接受采訪,并表示,“那些專家的想法多少有人身攻擊的意思,這個事情越扯越多,越多越麻煩,我們還是不發表言論為好。”

        “園林”與“景觀”之爭

        “十多年來,他堅持反對風景園林學科,而且發表的文章、著作以及所做的規劃設計項目中從沒有冠以‘風景園林’這四個字。現在搖身一變,卻成了‘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學科的院士申報者,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這是風景園林專家反對俞孔堅的重要理由之一,而俞孔堅與風景園林學科的芥蒂在多年前就埋下了伏筆。

        2004年5月,俞孔堅和李迪華在《中國園林》雜志上發表《景觀設計:專業學科與教育》一書的導讀,介紹美國Land Architecture(下文簡稱LA)之父奧姆斯特德在1958年提出的新概念和新職業,導讀中他們將LA翻譯為“景觀設計”,并把這個學科定義為:關于景觀的分析、規劃布局、設計、改造、管理、保護和恢復的科學和藝術。

        實際上,此前國內學界已經把LA統一翻譯為“風景園林”。這一期雜志上附有4位編委的審稿意見,其中,北京市園林局副總工程師、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李嘉樂,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原副理事長孫筱祥,建設部園林和城市規劃專業原評審員劉家麒以及俞孔堅的研究生導師陳有民分別發文,對俞孔堅和李迪華的翻譯提出質疑,認為風景園林相較于景觀設計,范疇更大。

        2004年7月論戰持續進行,俞孔堅在《中國園林》雜志上發表《還土地和景觀以完整的意義:再論“景觀設計學”之于“風景園林”》一文回應質疑,文中提出疑問:“祖宗之法不可變乎?”同時,他認為國民對風景園林的理解局限于風景審美,但是LA的概念在當代更加完整,需要有新詞與之對應。

        在俞孔堅看來,國內對LA的混亂認識不僅僅是翻譯問題,而是國內“風景園林”領域自身出現了問題:第一,國內風景園林職業范圍自認為等同于、客觀上遠不如國際LA;第二,“唯審美論”主觀上限制風景園林的發展;第三,國內風景園林陶醉于小橋流水和風景、景物的“藝術”,難以解決緊張的人地關系危機;第四,國內風景園林是行政管理下分割出來的行業,缺乏LA最核心的認識。

        該文章之后是雜志編委的審稿意見,劉家麒就俞的觀點逐一進行反駁,“至于他叫他的‘景觀設計學’,我們認我們的‘風景園林學’,大家都明白這是相同的學科和相同的內容,也沒有什么不可以。可是他非要推倒風景園林學科,自立山頭,我們就不得不把事情挑開來說了,這已經超出學術之爭的界限了,爭論可以到此為止了。”

        《中國園林》雜志社原社長王秉洛否認俞孔堅提到的中國風景園林的局限,認為所有學科都在發展,而像俞孔堅支持的美國景觀設計,因為是沒有根基和歷史的“空降”,所以學科發展會更加艱難。

        實際上,俞孔堅自己就畢業于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專業,他在就讀期間的系主任蘇雪痕對《中國新聞周刊》說,當時俞孔堅并未有貶低風景園林的想法。1992年他到美國哈佛大學就讀設計學博士,1995年回國之初,也依然和北林保持友好聯系,甚至決定選擇在北京大學還是清華大學就任時,也征求過蘇雪痕的意見。

        但那次論戰是個分界點,俞孔堅將自己置于風景園林學界的對立面。在2007年俞孔堅發表的《生存的藝術:定位當代景觀設計學》一文中提到,他更推崇如“桃花源”一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鄉村景觀,而中國的古典園林“使帝王和士大夫們收盡天下之奇花異石、竭盡小橋流水之能事,閹割了真實‘桃花源’中的稻田和果園等與生存相關的良田美池,大造虛假、空洞的‘桃花源’。并美其名曰‘造園藝術’。”他認為,這種虛假的“桃花源”埋葬了封建帝國,可以和裹腳“相媲美”。

        施奠東認為,這是俞孔堅個人野心的體現,俞想否定過去,使這個學科從他開始發展。也有一些景觀設計師在網上討論認為,這是俞孔堅的一種自我營銷方式。

        一位不愿具名的風景園林業內人士也不否認俞孔堅有營銷的目的,但他指出,新中國建立初期,中國的風景園林理論體系和經驗積累停留在傳統園林,它在過去確實取得過很高的成就。但是“文革”期間中國的風景園林學科停滯,與世界脫節,“文革”結束以后,中國的風景園林需要和世界銜接,發展自己的傳統,同時借鑒世界經驗。俞孔堅從美國回來,他在這方面做得不錯。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最終“本著學會主流的意見,對學科現用名更加自信”,結束了爭論,此后,俞孔堅在北大繼續使用“景觀設計”的專業名稱,也很少再和北林教授蘇雪痕有聯系。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