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加快全省特色小鎮發展,8月14日下午,江蘇特色小鎮第二次創建工作推進會暨銀鎮對接會在南京召開,江蘇省發改委和國家開發銀行江蘇分行、省國信集團簽署戰略合作,總規模1000億元的江蘇特色小鎮發展基金落地,5家商業銀行與22個小鎮簽署了556億元的融資項目。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朱曉明致辭
省發改委主任朱曉明表示,這次銀鎮對接活動,是一次政府當“紅娘”,金融和小鎮的“相親會”,也是一個攜手共進、多方共贏的良好合作典范,更是我省特色小鎮的重要創新舉措。搭建小鎮與銀行對接的橋梁,推進產業與金融的深度合作,她希望各金融機構和小鎮以此次活動為新起點,雙方能在自愿平等、互利共贏的基礎上,深入開展交流合作,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
改革是江蘇特色小鎮的靈魂,內涵可從四個方面把握
特色小鎮站上“風口”,對標先行者,其要在后勁。蘇派特色小鎮將走出怎樣的棋局,一直備受關注。銀鎮對接會上,朱曉明強調,特色小鎮生于改革,也只能成于改革。改革是特色小鎮的靈魂,江蘇必須將改革的思路貫穿在特色小鎮工作的始終,必須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全面推進特色小鎮建設。江蘇在學習浙江特色小鎮成功經驗的同時,要走出自己的特色路子就要重點從四個方面來把握,即特色小鎮是適應引領經濟新常態的重要改革;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陣地;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改善人居環境的重要抓手、是推動文化旅游社區功能融合疊加的重要平臺。
江蘇的城市化進程走到今天,交通擁堵等“大城市病”已經出現,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的能力已經大大增強。朱曉明稱,特色小鎮的建設,就是要順應互聯網時代和大交通時代發展潮流,打造“產、城、文、旅、智”五位一體發展的新型社區,有效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既滿足現代人在市場大潮中的創新創業激情,又滿足人們在優美環境中詩意生活的追求。在小鎮創建過程中,她強調只有緊扣產業升級趨勢,鎖定產業主攻方向,才能構筑產業創新高地,其間,她用了三個“突出”來表示,產業定位上,要突出“獨特”;產業布局上,要突出“高端”;項目投資上,要突出“有效”。她說,需要的不是華而不實的增長指標,而是“轉型”與“創新”的含金量。
特色小鎮的發展離不開“人”的支撐,想要讓人愿意留下來創業和生活,就必須依托特色產業、挖掘文化內涵、開拓旅游功能、推動產居融合,形成宜業、宜游、宜居、宜樂的新型小鎮。朱曉明提醒,發掘文化功能、嵌入旅游功能非常重要,同時還要夯實社區功能,只有不斷完善醫療、教育和休閑等設施,著力實現“公共服務不出小鎮”,才能聚集人才、留住人才。
五百億銀鎮簽約千億元基金落地,共建特色小鎮
特色小鎮的發展,其實資金也是一大難題。江蘇每個特色小鎮需要新增投資30~50億元,其中產業投資占比不低于70%,投融資需求很大。就現狀來看,江蘇各小鎮投資建設主體大多信用級別不高,融資手段較少,很多小鎮想干事,卻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江蘇特色小鎮發展基金的設立,將能為我省特色小鎮提供持續、穩定和多元化的資金供給。為了緩解小鎮建設的融資難融資貴,省發改委主動牽線搭橋,促成了此次金融和小鎮的“相親大會”。
會上省發展改革委和國家開發行江蘇分行、省國信集團簽署戰略合作,總規模1000億元的江蘇特色小鎮發展基金落地,百億元的開發資金戰略支持形成、5家商業銀行與22個小鎮簽署了556億元的融資項目。朱曉明非常看好雙方這次合作,她認為,有了特色小鎮發展基金,除了可以為各個小鎮提供資金供給外,還可提供股權、債權和PPP等多元化直接融資支持;提供比單個小鎮在市場上融資更低的資金成本等,這樣有助于特色小鎮產業發展、文化挖掘和服務功能提升。
特色小鎮基金能夠為金融機構加快脫虛向實,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提供重要項目來源,同時能有效解決銀行的通道和擔保等難題。從國有企業看,能更好發揮國有資本和專業人才的影響力。國信集團總經理王暉表示,特色小鎮基金將堅持政府指導、國有企業主導、市場化運營的方式,以市場和特色小鎮需求為導向,以產融結合為核心,為我省特色小鎮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提供多方面、多形式和個性化的金融服務方案,不斷滿足我省特色小鎮的發展與持續經營的需要。
用金融的市場之手推動特色小鎮創建,這是江蘇重要創新
通過政府搭臺,國企主導、市場運作,吸引社會資本共同參與特色小鎮建設發展,為特色小鎮提供多元化融資支持。銀鎮對接是江蘇特色小鎮的重要創新舉措,也是突破特色小鎮發展瓶頸的關鍵舉措。
江蘇首批特色創建小鎮都是高標準篩選出來的,是各地最有基礎、最具潛力、最能成長的細分行業,有一批優質的產業項目和龍頭企業。銀鎮對接會上,這些小鎮表示要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積極爭取金融支持。金融機構稱要創新理念,主動服務,全方位支持小鎮發展,創新審批方式,少做‘錦上添花’,多做‘雪中送炭’,千方百計地支持特色小鎮發展。政府有關部門則表態,要通過搭建平臺,抓實抓好服務,為銀鎮共贏創造條件。
國信集團總經理王暉承諾,國信集團今后將充分利用自身在金融、能源、社會事業等方面的豐富資源和行業經驗,積極為特色小鎮發展基金提供便利,進而與省內外投資者共享特色小鎮發展成果,共同分享小鎮發展帶來的財富效應。朱曉明致辭中也提到,特色小鎮建設的成敗,不在于政府是否給帽子、給政策,而是在于企業是否有動力,市場是否有熱情。在今天的銀鎮對接會上,不管是小鎮還是金融機構顯然都找到了“方向”。她認為,各個小鎮在推進過程中,必須創新建設、管理、運營機制,引導各方社會力量參與小鎮的規劃建設,使市場主體和當地居民成為特色小鎮開發建設和運營管理的真正主體,從而切實激發特色小鎮的活力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