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海綿城市試點兩年多 帶來的好處真不少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8-21  

        2015年、2016年,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分兩批確定了30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經過1至2年的建設,今年汛期,這些試點城市陸續公布了工程進展以及效果,交出了試點“成績單”。海綿城市建設進展如何?在防洪、生態等方面有沒有起到預計的作用?

        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任南琪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綜合來看,30個海綿城市的“成績單”,一半進展很好,而且有的地方實際建設面積已超過了原計劃面積。

        效果顯現

        8月12日,湖南常德城區最大降雨量一度在24小時內達到131毫米。與往年不同的是,主城區道路排水通暢,大部分居民小區沒有出現積水的情況。這正是得益于海綿城市的建設。

        在30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中,進展良好的城市效果已經顯現。今年汛期,安徽池州、江蘇鎮江、福建廈門等試點城市的試點區域未發生明顯積水或內澇。

        海綿城市建設除了能緩解內澇外,對城市黑臭水體改善也有明顯作用。

        廣西南寧的那考河曾是一條臭水溝,水質多為劣Ⅴ類。2015年4月,南寧入選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后,那考河改造項目啟動。那考河經過“滲、滯、蓄、凈、用、排”等海綿化技術改造后,如今已是清水潺潺、鳥語花香的濕地公園。

        目前,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在全國范圍內也已經全面鋪開。據統計,除了前述的30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外,13個省份還在90個城市開展了省級試點,全國已有370個城市編制了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

        “當然,在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中,還有一些進展相對緩慢。”任南琪說,原因主要是理念上尚未真正理解海綿城市的內涵,再加上建設過程中涉及到的部門多、專業面廣,這些地方還沒有真正集中力量來建設海綿城市。

        中國特色

        所謂海綿城市,就是城市像海綿一樣,遇到降雨時能夠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滲透、凈化徑流雨水,補充地下水,需要時再將蓄存的水釋放出來加以利用。

        建設海綿城市是中國提出的、適合中國國情的城市水問題綜合治理理念。任南琪說,國外相關理念在區域發展、制度背景方面,與中國目前的需求并不完全吻合。而海綿城市是中國綜合解決城市水問題的宏偉系統工程。

        建設海綿城市,需要考慮的一大現實是中國地區差異性大。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城鎮水務研究院院長張全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中國東西南北中,面臨的問題不一樣。比如北方多缺水,南方更容易內澇。海綿城市的建設應該立足具體問題因地制宜。

        創新融資

        花費大是建設海綿城市的一大難題。目前,試點城市一方面在探索節省造價的工程手段,另一方面寄希望于PPP。

        四川遂寧巧用“土辦法”,節省下了大量資源,為解決花費大的難題提供了一個思路。遂寧對現有道路的雨水口進行“微創”改造,大幅節約工程造價;采用鋼帶波紋管、鋼筋混凝土管代替部分塑料制品,大幅縮短了工期、降低了造價;用連砂石、碎石、多孔磚等代替價格昂貴的成品塑料制品。

        江西萍鄉是全國首批海綿城市試點,按計劃,3年要建設159個海綿項目,總投資63億元。這對于萍鄉這個年財政收入100多億元的小城市來說,壓力很大。2016年,萍鄉找到了突破口——PPP模式。當年,萍鄉舉辦了“海綿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推介會”,與78家企業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目前,萍鄉全市海綿項目已完工43個,在建74個,完成投資46.53億元。

        因為花費大,有一種說法認為,建設海綿城市是“燒錢”的事。對此,任南琪表示,這是沒有看到投資帶來的系統效益和城市整體水安全、水生態環境的改善。“不少城市的政府、設計單位把海綿城市簡單化了,認為海綿城市只是改變了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這一指標,而實際上,海綿城市是改善整個城市的生態系統。”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