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旅游時代悄然走來,旅游業也正在成為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新增長點。在內蒙古建區70周年之際,記者走進內蒙古探訪旅游業由景點旅游向“全民+全域”旅游的轉變。
據介紹,內蒙古自2016年開始創建一批全域旅游示范區以來,從祖國東北部的呼倫貝爾到浩瀚沙海阿拉善,從森林、草原到沙漠戈壁,內蒙古118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了發展全域旅游的熱潮。2017年上半年,內蒙古全區接待旅游者3698.67萬人次,同比增長17.03%;完成旅游業總收入979.5億元,同比增長22.13%。內蒙古145個重點旅游建設項目完成投資261億元。
打造全域旅游產品鏈條
記者走進鄂爾多斯的伊金霍洛旗全域旅游服務中心,帶上VR全景眼鏡,宏偉壯觀的成吉思汗陵、一望無際的蘇泊罕大草原、氣勢恢宏的蒙古源流文化旅游區、碧波蕩漾的馬奶湖盡收眼底。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全域旅游智慧大廳通過聲光電等多種形式,集中展示伊金霍洛旗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經驗。大廳不但有圖片展示區、視頻播放區、景區監控區、電子觸屏展示區、居家度假實景區和360度全景體驗區,還有當地出產的各種特色旅游商品。游客進到這里,就可以瀏覽伊旗所有景區的各個角落,制定出適合自己的旅游路線,而管理者則可以動態掌握景區的實時狀況。
“全域旅游就要抓好景區的轉型升級,提供個性化產品,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為前來旅游的游客提供全程、全時空的體驗產品。”內蒙古旅發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全區把城鎮、景區、鄉村接待點作為旅游線路的重要支撐,提升休閑度假功能,提煉文化內涵,提高旅游商品收入。
一區一特色 做好文化融合
“在美麗的蘇泊罕大草原,跟隨著風的脈搏,看遍草原上的每一處動人風景:還有那能歌善舞的蒙古族小伙子,送上的一杯馬奶酒……”來自北京的游客陳先生告訴記者,來內蒙古旅游,吸引他的不僅僅是草原風光,還有民俗和文化。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內蒙古自治區將重點打造“壯美內蒙古·亮麗風景線”旅游品牌,憑借文化、旅游資源優勢,圍繞草原風情、歷史文化和民族民俗3大主題實施“旅游+文化”工程,打造差異化的旅游體驗,旅游業進入融合發展新階段。
如今,文化、旅游融合已成為推進內蒙古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和“催化劑”。據介紹,在蘇泊罕大草原,游客每天都能欣賞到流傳700多年的鄂爾多斯婚禮;在“中國草原避暑之都”核心區烏蘭察布市黃花溝旅游區,游客每天都能觀看到“筷子舞”、在清朝皇家馬場太仆寺御馬苑觀看價值連城的汗血馬表演……這一系列文化演藝產品不僅為游客呈現一場場充滿濃郁民族文化氣息的旅游盛宴,也成為游客了解內蒙古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