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活水公園主要是對府河河水進行凈化,現在已經能夠同時對雨水和河水進行過濾凈化。”泛華集團成都設計院院長夏林軍表示,日前,已經運行接近二十年的成都活水公園完成了第一次大改造。
夏林軍介紹,此次改造保持了原活水公園水自然凈化系統和植物生態系統不變,增加了活水公園尾水回用設施,將凈化后的水用于公園的日常灌溉。同時,加強公園環境監測設施建設,“目前,公園的監測系統包含環境監測、氣象監測、海綿監測,監測參數共計30余項。”夏林軍說。
據了解,由滲透廣場、滲透道路、凈化溪流、下凹式綠地、垂直綠化和雨水調蓄等設施組成的雨水自然處理系統是這次改造的亮點。通過自然滲透、自然調蓄和自然凈化將活水公園85%的雨水徑流進行控制,并對雨水進行過濾以及再利用。
5日,天空正下著小雨,記者走在活水公園的廣場上,發現雨滴打在路面上很快就滲透下去,幾乎不存在路面積水的狀況。對此,夏林軍告訴記者:“活水公園路面采用滲透鋪裝,通過自然滲透的方式處理雨水。”據介紹,公園路面的構成從上到下分別為滲透磚、粗沙、土工布、碎石以及自然地面結構,同時,設置雨水導流管道,小雨時雨水將自然下滲、中雨時則通過導流管將雨水導流至市政管道。“希望通過滲透鋪裝,使廣場達到‘小雨不濕腳、中雨不積水’的海綿效果。”
據悉,此次活水公園雨水凈化系統的改造是為建設“海綿城市”進行的一次探索。改造后的活水公園將作為“海綿城市”科研試驗基地為相關研究提供數據以及實驗場地的支持。目前,活水公園已經與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學府結成了合作伙伴關系,旨在通過這樣的合作推動“海綿城市”相關研究的開展。
四川省建設廳海綿城市建設專家組組長熊易華表示,活水公園通過生態的方式處理污水是一個資源整合的良好案例,下一步應同更多的科研機構開展合作,為建設“海綿城市”打好基礎。
據了解,活水公園位于成都市府河邊,是一座城市綜合性環境教育公園。每天可通過厭氧池、流水雕塑、兼氧池等水凈化系統凈化數百立方的府河河水,實現水質提升。經過改造后,活水公園還將對雨水進行滲透、吸收、凈化,實現雨水的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