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長風生態商務區
經過十余天深入探訪,“共舞長江經濟帶——探訪長江經濟帶區域協同生態發展之路”的三路媒體記者抵達最后一站上海。
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背景下,上海實現了工業遺產保護、創新示范引領、樞紐功能放大的城市更新。
生態共建:老工業文明轉向生態商務區
蘇州河是上海母親河,這里曾經歷了上百年工業企業集聚的壓力,污染嚴重。經過重新規劃、多年綜合治理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原長風工業區迎來蛻變——老企業化身創意產業園、博物館、生態綠地,長風生態商務區應運而生。
長風生態商務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江蕾告訴記者,“長風生態商務區內綠化總面積約為900畝,加上長風公園的600畝,園區內覆蓋率達到50%,這在上海中心城區是罕見的。”
“所有寫字樓之間均為開放式,并且用綠化帶作為景觀格局。”江蕾補充說道。
并購市場具有經濟轉型及產業調整“晴雨表”的功能。長風生態商務園區主打“并購金融”牌,江蕾說,“園區集納各類并購基金,設立上海并購金融集聚區,并引進銀行并購資本中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專業機構來提供服務。”
該集聚區以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為支撐,記者在聯交所交易大廳看到,電子屏上有項目名稱,交易地區,掛牌金額以及成交金額等信息。2016年,該交易所成交筆數達到 1893宗,成交金額突破2500億元。
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這里全國的交易信息都可以在這里集中交易,包括國有資產信息,產(股)權交易,金融信息、體育產權等等。”
記者了解到,長風生態商務園區被上海市委、市政府譽為“上海老工業區成功轉型的典范”。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長風生態商務區還獲得了由國家住房與城鄉建設部頒發的“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創新共贏:創業者將智慧變成財富
轉型賦予了楊浦新的生命力,從工業楊浦到創新楊浦,楊浦區一直著力營造濃厚的“雙創”氛圍。
依托獨一無二的高校科教資源,楊浦區建成了20家科技園區,其中國家大學科技園占上海的一半以上。啟迪孵化器、中國電信創業創新基地等眾創空間紛紛落戶長陽創谷。同時,通過鼓勵“雙創”,帶動就業機會,促進高質量就業,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當下,共享單車已經融入我們的生活,它的出現培養了用戶的騎行習慣,由此共享電單車逐漸步入人們的視野,但同時它也面臨監管趨嚴的境地。七芒斯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創始人王晨睿告訴記者:“共享電單車主要是覆蓋旅游城市、大型景區以及二三線城市道路和校園為主,以此來實現彎道超車。”
由于旅游城市和景區行程范圍大,共享電動車作為共享單車的延伸產品為不同場景和用戶提供定制化產品。這種機遇為共享電動車的創新和研發提供了動力,帶有助力的電單車能夠幫人們出行更加便利。王晨睿說:“助力電單車是腳踏助力,沒有純電行駛模式,可以有效控制行駛速度;力矩傳感助力系統可根據腳踏力度不同給予相應的電助力,讓騎行更省力,騎行距離更遠。”
據悉,2016年5月,國務院公布了全國首批28個“雙創”示范基地,楊浦區作為上海唯一的區域示范基地入選,同年12月被科技部和國家發改委列入創新型城區試點建設名單。
系統共生:樞紐作用繼續放大
在長江經濟帶上,上海的樞紐作用獨一無二。作為長寧三大經濟組團之一的上海虹橋臨空經濟園區,是長寧區對接上海國際貿易和航運中心建設、打造高端航空產業集聚區的重要功能承載區。
記者獲悉,目前總部設在示范區、并以虹橋國際機場為主運營機場的基地航空公司,占落戶上海的基地航空公司總量的60%。春秋航空董事長王煜告訴記者,“上海長寧的臨空經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由于上海中心地鐵商務成本高昂,企業辦公正向著公交便利的機場地帶外移。”
“最明顯的就是,以虹橋機場為核心正在形成空港總部聚焦區。未來的春秋航空也將以虹橋臨空經濟區為紐帶,繼續促進上海,帶動長三角,服務全國。” 王煜說。
王煜還表示,“春秋航空也將助推虹橋臨空園區成為以上海和長三角為中心,連接東北亞,東南亞經濟的戰略支點。
關于未來,上海虹橋臨空經濟示范區的建設將重點圍繞和依托上海虹橋國際機場,進一步發展長寧頗具優勢的航空服務業。比如近期攜程正在著手研究通往虹橋機場的“超級巴士”接駁通道,還計劃在機場設立線上和線下對接的旅客服務中心,用手機APP疏散高鐵和航空客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