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武漢決勝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武漢要建立起水岸城一體化發展的建設實施機制。近日,武漢建設濱水生態綠城綜合規劃全國專家咨詢會舉行,出席會議的多位知名專家對武漢濱水生態遠景表示期待,并提出多個“良方”助推城市發展。
武漢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建設“生態化大武漢”,“努力打造國內外知名的濱水生態綠城”的目標,為了實施“四水共治”、“大湖+”戰略以及城市總體規劃戰略目標,市國土規劃局開展《武漢建設濱水生態綠城綜合規劃》,指出“武漢應為世界城市走出一條城水和諧共生的道路,以水為核心做好規劃文章,從湖泊水體的生態承載力、水品質的可感知指數等協調周邊用地開發”,并邀請國內知名專家為武漢建言獻策。
與會專家包括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李曉江、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水務分院(原)副院長謝映霞、深圳市規劃院院長司馬曉、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教授王國恩、浙江省規劃院相關負責人以及武漢水務、園林系統資深專家。
專家們認為,規劃內容涉及水環境、水安全、水景觀、水功能等,是水、岸、城一體化的綜合規劃;水是武漢通往全球城市的重要通路,武漢應充分發揮“一江九水、百湖之市”這一全國獨有、世界少有的資源稟賦優勢。
謝映霞說,除了濱水區景觀功能的打造,武漢對治水要有長遠認識,用“工匠精神”來完成,做出精品。
李曉江建議,防洪安全和生態安全要放在城市發展的首位,通過立法告訴公眾哪些是不能逾越的。治水模式應從單打獨斗向系統治水轉變、從水岸分治向水岸共建轉變,建立起水岸城一體化發展的建設實施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