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安新區作為唯一一個承擔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區歷史使命的國家級新區,貴安新區在綠色發展上先行先試、先試先成。
“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貴安新區自設立以來,始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將生態城市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理念一直貫穿新區規劃建設始終。
自覺遵循天人合一的理念和知行合一的準則,三年多來,打造綠色產業、綠色交通、綠色文化、綠色學校、綠色企業、綠色人居、綠色建筑、綠色金融……
變生態資源為生態財富,變綠色優勢為經濟優勢,努力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貴安新區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生態農業:大數據助推精準扶貧
位于貴安新區高峰鎮狗場村的貴澳農旅產業示范園,是集種、產、供、銷、研為一體的現代化大數據中醫藥、農業旅游科技示范基地。核心區占地500畝,計劃輻射帶動20000畝精品果蔬基地。
在農產品的種植標準、平臺建設、環境打造和安全追溯等方面,貴澳農旅產業示范園有著嚴格的把控。
園區農產品自對外銷售以來,每出貨一批產品,則每個產品上均貼有一個獨一無二的農產品安全追溯二維碼。
“通過農產品追溯電商平臺出售的農產品都有自己的二維碼,消費者掃描即可查看產品的‘身份信息’,綠色又安全。”貴州貴安新區貴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軍利說。
消費者通過掃描產品包裝外的二維碼,即可查看廠家信息、產品信息、貧困戶信息、種植現場、分揀現場、產品檢測報告、線上商城,以及反饋意見等可直接追溯至生產源頭上的資料。
在貴州大力推動“大數據”、“大扶貧”等發展理念環境下,貴澳農旅產業示范園通過構建“創服機構(鳳岐茶社)+基地(貴澳)+村支部+合作社+農戶+電商”深度垂直的產業生態,已完成傳統農業向大數據農業的轉型升級,并摸索出一條用大數據助推大扶貧、用市場化推動大扶貧的精準扶貧新路子。
截至目前,園區已解決包括36名貧困戶在內的70余名村民就近就業,累積用工9000余人次;廣泛吸收省內外、國內外游客700余批次,累計接待人數100000余人次。
綠色交通:推廣新能源大數據一體化
“我們通過每天對交通工具充電的數據監控,可以實時計算出它的碳排放量,為綠色出行、綠色交通提供數據支撐。”貴安新能電樁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負責人周庭說。
貴安新能電樁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新能源車樁網一體化建設運營平臺公司,也是中國首個互聯網+新能源全生態PPP合資平臺企業。
通過“充電APP”+“城市智能充電網絡”+“運營系統”的商業模式,公司建設電樁-全國充電大數據&云計算研發控制中心、大、中、微型新能源汽車智能充電站、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服務中心,以及專屬的新能源互聯網支付平臺。
對于貴安新能電樁科技有限公司為何會扎根新區?貴安新能電樁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總監楊恩友說,“近些年新能源發展前景越來越好,貴州與北上廣深相比市場具有很大的潛力,貴安新區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大,我們以貴安為試點先行先試,逐漸在貴州其他地方推廣。
以創新的車樁網一體化體系服務貴州省新能源汽車及充電服務產業的整體規劃和體系建設,公司將利用互聯網+打通能源和互聯網產業鏈,促進能源經濟結構轉型。
禪茶觀光園:茶香泌溢都市綠肺
考古發現,新區有自漢代以來的多種茶具,茶文化歷史悠久。明洪武三年建設萬華禪院后,僧人種茶、制茶、飲茶并研制名茶,形成了獨特的貴安禪茶文化。
貴安禪茶觀光園位于貴安新區城市功能核心區,現有茶園面積5600余畝,是高海拔、寡日照的優質生態茶園,主要生產紅茶、羊艾毛峰等系列產品。2016年,禪茶觀光園生產名優茶200余噸,實現產值2000萬元,創凈利潤100余萬元,創稅收60余萬元。
目前,貴安禪茶觀光園利用茶園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交通便利的區位優勢、優良的茶樹品種、傳統的制茶工藝和現代化的光波茶業專業生產線,打造成集觀光休閑、體驗加工、品鑒銷售于一體的現代都市景觀文化茶園。
貴安禪茶觀光園在建設運營中精準實施“大生態、大文化、大數據、大扶貧”戰略,建都市綠肺、富生態經濟、揚禪茶文化,積極探索“國有資源+國有企業+專業化公司+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2016年,引入貴安新區栗香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進行市場化經營,將經營收益的30%共30萬元分配給全區673戶1321人政策兜底戶,每戶實現收入445元,解決貧困人口就業,帶動周邊20余個村共計3000余人參與季節性用工,人均實現工資性收入6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