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綠化不只是綠 還要想更多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9-20  
      宋仁杰說,綠色發展理念已經扎根進了太原園林人的心
          9月10日,2017太原國際馬拉松賽在汾河畔鳴槍開跑,市委市政府把馬拉松跑道選在了汾河公園兩側綠化景觀較好的濱河東、西路。這是太原市最早的兩條城市快速路,但如今這兩條城市快速路已不僅僅是“快”字當先,它們披上了美麗的外衣,因為綠化好,被市民親切地稱為城市里的“移動花園”。
          一條景觀快速路成為城市名片
          9月5日一早,記者從濱河東路雙塔西街口調頭向南行駛,凝視前方,兩側綠樹連綿不斷,一直在天際處匯為一點,儼然一幅美麗畫卷。
          “這里不行,土層太淺,沒辦法栽種,要進行換土……”9時,濱河東路的車流穿梭,一輛接著一輛。宋仁杰開車由北向南,又由南向北不停地沿線“轉悠”,剛查看了長風橋閘道處的補栽情況,又來到了親賢街口的工地上。
          宋仁杰說,自2010年至今,太原國際馬拉松賽已經成功舉辦了多屆,每年的全程賽道都設于濱河東、西路。正因為馬拉松的原因,現在連國際友人都知道濱河東、西路,參賽的運動員及四方來賓都會為濱河東、西路的景觀點贊。
          宋仁杰說,如今,濱河東、西兩路已不僅僅是城市快速路,更是象征太原形象的一張亮麗名片,它們展示了太原這座美麗的生態之城、旅游之城、運動之城、文化之城的風范。
          濱河東西路綠化是一場接力賽
          說起濱河東、西路的景觀,宋仁杰一臉欣慰,在這5年里,讓他最開心的便是濱河東、西路的變化。濱河東、西路兩側的綠化是一場接力賽,時至今日,經過市政府多年投資建綠,兩條綠化帶加起來有80多公里長。在沿線都種植了大量的花卉,兩條街道就仿佛是花卉大街。每年春暖花開時,兩條路都會有不同品種的花卉開放。
          “這幾十公里的花卉,有連翹、榆梅、杏樹、丁香、紫葉李等,從春天到秋天,一直都有各式各樣的花陸續開放,特別是藤本月季、紫薇、木槿,特別好看。”宋仁杰說。
          說話間,宋仁杰指向對面,“你現在看到的好像是一面綠色的墻,其實那是用藤本月季將汾河景區和濱河東西路隔離開了。”順著宋仁杰手指的地方,記者望去,確如他所說,對面好似一面植物墻,綠油油的一片,特別是經過濱河公園職工幾年來的精心管理與養護,延綿30余公里的藤本月季向南北無限延伸,五顏六色的月季花與“綠墻”交相輝映,讓單一的綠色不再孤獨,一陣微風后,花朵搖擺,猶如在綠色地毯上跳舞的女孩,甚是美妙。
          除了建綠還要“分享綠色”
          “最初的濱河東、西路,并沒有現在如此美麗的景色,有的只是道路兩側筆直的行道樹以及路中央低矮的綠化帶。”宋仁杰說,以前,人們心里的綠化,就是單純的建綠,這里種幾棵樹,那里鋪一片草坪。時至今日,人們對綠化的理念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綠色發展的理念扎根進了園林人的心。現在,在他們的意識里,綠化已經不只是建綠,還要造景。造什么景?造傳承城市文化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景。
          “以前,我們只注重建綠,現在我們在原有綠地基礎上種花卉、修園路,做到了真正的綠地共享,讓市民與綠色融在一起。除了造景,綠地的‘分享’,也是這5年來最大的變化。”宋仁杰指指身邊正在施工的場地說,“看到里面那條土路了吧?那是我們要硬化的園路。”以前,濱河東、西路的綠化,草坪就是草坪,為了保護草坪的美觀性,是禁止行人進入的,而近年來,園林綠化工作最大的變化就是沿街越來越多的游園,綠地里面修建了園路,不再只是可遠觀的景,市民可隨意穿梭其中,賞花休憩,而這就是宋仁杰所說的“綠地分享”。
          今年5月,太原市出臺《太原市園林綠化“十三五”(2016—2020年)規劃》,明確到2020年,要重點實施公園建設項目35個,居民出行500米見園覆蓋率達90%,各區每年建設不少于5個街頭游園,每年全市完成不少于30個街頭游園建設等多項目標。老百姓家門口的公園越來越多,這種真實的獲得感將使太原市民幸福指數逐日攀升。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