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廬縣分水鎮大路村精品民宿區。萬峰攝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水、生態優勢和文化積淀是浙江桐廬的最大財富。近年,桐廬突出生態優勢,深入實施“生態立縣、產業強縣、全民興縣”發展戰略,努力打造全域旅游大景區,“美麗桐廬”建設走上快車道。
“全域大景區”畫卷展開
桐廬在城市發展上堅持高標準規劃、高品質建設,著力推進“旅游全域化,全域景區化,景區生態化”,走出一條縣城美、兩江美、鄉村美到全域美的發展道路。
在規劃布局上,堅持旅游產業規劃與縣域總體規劃、城市規劃、交通規劃、生態規劃等多規融合,做到旅游元素、景點標準、游客需求與其他項目建設統一規劃、統籌實施。在生態治理上,打好以“拆治歸”為核心的組合拳,統籌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治氣、治土、治廢等工作,入選首批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在城鄉建設上,堅持以景區的理念規劃全縣、以景點的要求建設鎮村,大力實施最美縣城、魅力城鎮、秀美鄉村建設工程,打造全域景區格局。
“旅游+”撬動產業轉型
“全域旅游背后需要有非常清晰的產業支撐,創新發展路徑展現桐廬特色,而這也正是桐廬接下來將重點規劃打造的方向。”桐廬縣委書記朱華說。
近年來,桐廬不斷強化“旅游+”的思維,促進旅游與一產、二產、三產融合催化、互榮共贏。順應旅游消費需求升級趨勢,桐廬打造了江南古村落風景區、富春山健康城等產業平臺,狠抓休閑旅游、鄉村旅游、健康養生等新型業態培育,旅游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貢獻度進一步提高。
民宿經濟是桐廬旅游的金名片。2016年,全縣民宿接待游客達到331.1萬人次,同比增長23.9%。近幾年,游客數量的急速增加,讓用電量大幅增長,原本陳舊的線路設備,和低容量的變壓器已難以滿足需求。當地供電部門通過完善電網構架、主動落實增容布點、加強測溫巡視,目前,桐廬縣各民宿集中區域用電水平得到了大大提升,有力促進了以民宿為主體的“美麗經濟”。
美麗經濟共建共享
桐廬鼓勵引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全域旅游開發建設,整合了一批空心村、老房子,引進社會資本投資高端精品民宿項目,僅2016年就招引旅游休閑養生項目50余個、吸引各類產業資本投入近300億元。積極支持農民開民宿、當老板,目前全縣擁有民宿示范村20余個、經營戶500余戶、總床位近1萬張。
此外,桐廬動員全民參與節能減排降碳活動。在全面建成“村收集—鎮中轉—縣處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體系的基礎上,以農村為突破口,鼓勵農戶源頭分類,全縣30萬農村人口全部參與垃圾分類……各種新建設施和休閑區塊,讓當地居民有了更多游憩空間,旅游設施正在轉型為公共服務產品。
“只需要投1元硬幣就可以給電瓶車充電5個小時,這種新型電動自行車充電模式受到了社區居民的極大歡迎”。截至今年7月底,桐廬縣7個社區的340個充電樁口已經投入使用。為了解決電動自行車充電問題,桐廬縣供電公司提出“三方合作”建設共享型電動自行車充電樁的工作思路,即地方政府部門牽頭,桐廬縣供電公司配合,電動車充電裝置安裝運營公司具體實施。通過三方合力,最終達到“先城區后鄉鎮,先住宅小區后公共場所”,實現充電需求全覆蓋的工作目標。下階段,桐廬將新增建設1500—2000個充電口,進一步提高設施覆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