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東湖綠道二期景觀征名活動發起以來,市民反響熱烈。據東湖綠道投資方武漢地產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已收到超過800組征名反饋,其中不乏一口氣命名了4大景觀節點,4大驛站,14處景點,10處小景點,26處橋、亭、島、堤等共計58個名字的高人。
記者在武漢地產集團官方微信平臺看到,網友黃昊霏建議采用《詩經》中的典故,既和“蒹葭蒼蒼”景點命名統一,也便于記憶及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并將東湖綠道二期湖町道的八座橋命名為關雎橋、桃夭橋、靜女橋、雞鳴橋、蒹葭橋、谷風橋、子衿橋、采蘋橋。還有不少網友以唐詩、宋詞或古詞牌名命名,或者以二十四節氣、甚至金庸武俠小說為創意點進行命名。
為了讓市民對綠道二期有直觀的感受,上周日(24日)下午長江日報聯合武漢地產集團邀請15位市民代表搶鮮探訪東湖綠道二期。據悉,年底二期建成后,綠道總長將突破100公里,市民可騎車環游綠道。
武漢地產集團設計管理部景觀專業主管李潢陪同市民探訪團,講解湖町道、森林道、湖林道等建設進展與規劃特色。“目前,市民騎車逛一期,要返回只能走原路。”李潢說,與一期的大湖大景不同,二期更多婉約小徑,自然生態也更豐富,建成后市民騎車游綠道將有多種路線選擇,不用再走“回頭路”。
針對市民提出,從梨園進綠道人太多太集中的問題,李潢介紹“綠道二期設計了兩大門戶,一南一北,南是新修的森林公園大門;北是白馬洲。”其中北門距武漢高鐵站僅有幾百米,建成后外地旅客坐高鐵來漢,下車就能進入東湖綠道游玩。
陪82歲老父親來參觀的市民李春艷對景觀征名興趣濃厚,“我覺得景觀名字要 接地氣 ,讓老百姓聽得懂,記得住。” 她認為東湖綠道的景觀名字要和武漢多一點聯系,體現武漢特色。
就讀于武漢大學的熊偉東和齊博文,同是武大“春英詩社”成員,他們希望發揮自己的特長,為二期景觀命名。“我來武漢讀書,已經多次來過東湖,這里太美了,完全不輸于西湖。”齊博文說:“二期觀景中,我一眼就看到了 梯田花海 ,非常美。”
李潢介紹,東湖綠道共分三期建設,現在正在建設二期,等到未來三期全部貫通,東湖綠道總長達120公里。那時,東湖綠道將具備舉辦環東湖自行車賽的條件。
針對東湖綠道二期工期緊任務重的情況,武漢地產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已與四家市政單位、兩家景觀施工單位分別簽訂了責任狀,確保按期向市民開放。截至本月15日,綠道二期工程已實現路基貫通50公里,比預定目標提前近半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