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領導講話 » 正文

      陳政高:完善城市治理體系 提高城市治理能力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10-16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完善城市治理體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發展道路。城市工作是一個復雜系統工程,重點是規劃、建設和管理三大環節。做好城市工作,核心是黨的領導。完善城市治理體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必須按照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的要求,統籌抓好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加強和改善黨對城市工作的領導。

        一、提升城市規劃水平,科學謀劃城市發展藍圖

        規劃是城市建設之本,也是城市建設的藍圖。當前,我國已經建立了以《城鄉規劃法》為核心的規劃管理體系,但也存在規劃預見性不夠、水準不高和執行不嚴格等問題。要進一步提高城市規劃水平,充分發揮城市規劃的引導調控作用。

        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和權威性。要遵循現代城市發展規律,根據資源稟賦和環境承載能力,結合城市定位和發展實際,引導調控城市規模,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和形態功能,確定城市建設約束性指標,提高規劃的科學性。抓緊制定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統籌安排全國城鎮發展空間布局。同時,要增強規劃的權威性。當前城市不是沒有規劃,而是缺乏嚴格執行。增強規劃的公開性,使規劃體現人民意愿,讓群眾來監督規劃有效實施。健全國家城鄉規劃督察員制度,利用衛星遙感監測等現代技術手段輔助規劃督察。特別是要研究推動《城鄉規劃法》與《刑法》銜接,加大對規劃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力爭用五年時間,全面清查并處理建成區違法建設,堅決遏制新增違法建設。

        全面啟動城市設計和建筑設計工作。城市設計是落實城市規劃、指導建筑設計、塑造城市特色風貌的有效手段。缺少城市設計管理,是城市建設出現“千城一面”、“萬樓一貌”等諸多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今后,要全面開展城市設計,從整體平面和立體空間上統籌城市建筑布局,協調城市景觀風貌,體現空間立體性、平面協調性、風貌整體性和文明延續性。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了“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建筑方針,旨在突出建筑的使用功能以及節能環保、低碳減排要求,避免“貪大、媚洋、求怪”現象。全面落實這一建筑方針,要進一步培育和規范建筑設計市場,培養優秀建筑師隊伍,努力建造無愧于時代的建筑。

        推進生態修復和城市修補。這兩項工作對于改變城市生態、煥發城市生機有著重要作用。要改變過分追求高強度開發、高密度建設、大面積硬化的現狀,有計劃有步驟地修復被破壞的山體、河流、濕地、植被等,積極推進采礦廢棄地修復和再利用,治理污染土地,恢復城市自然生態。要通過有序實施城市修補和有機更新,促進建筑物、街道立面和環境更加協調。通過維護加固老建筑、改造利用舊廠房、完善基礎設施等措施,恢復老城區功能和活力。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等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合理利用,更好地延續歷史文脈,展現城市風貌。

        二、提升城市建設水平,筑牢城市發展硬件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但是存在的問題也很突出,要緊緊圍繞提升城市功能,突出補齊短板,加快轉變城市建設方式,不斷提升城市建設的質量和效益。

        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基礎設施是城市正常運行的物質基礎,要著力解決“馬路拉鏈”問題,大力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域新建道路必須同步建設地下綜合管廊,老城區要結合地鐵建設、河道治理、道路整治、舊城更新、棚戶區改造等逐步推進建設。著力解決“逢雨必澇”問題,加快建設自然蓄積、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力爭到“十三五”期末,城市建成區20%以上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著力解決城市黑臭水體問題,加大整治力度,努力實現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和穩定運行。著力解決“垃圾圍城”問題,加強垃圾處理設施和回收再生資源體系建設,推進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著力解決交通擁堵問題,優化街區路網結構,樹立“窄馬路、密路網”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提高公共交通分擔率。

        加快城鎮棚戶區和危房改造。目前我國仍有約1億人居住在各類棚戶區和危舊房中,住房條件亟待改善。必須繼續大力推進城鎮棚戶區改造,穩步實施城中村改造,有序推進老舊住宅小區綜合整治、危房和非成套住房改造,加快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到“十三五”期末,基本完成現有的城鎮棚戶區、城中村和危房改造。在棚戶區改造中,要大力提高貨幣化安置比例。這既有利于提高安置效率,又有利于消化商品住房庫存。

        提高工程質量和建筑節能水平。要完善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制度,落實五方主體質量安全責任,強化工程建設全過程質量監管,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素質,確保工程質量安全形勢穩定。建筑節能是城市低碳、綠色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國建筑能耗占社會總能耗的25%左右,節能任務很重,工作潛力也很大。要進一步提高新建建筑節能標準,繼續開展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加快推廣綠色建筑,力爭到“十三五”期末,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達50%。

        推進建造方式變革。目前我國建筑仍以傳統現場澆筑作業為主,發達國家已廣泛采用裝配式建筑。裝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建筑材料和建筑隊伍全方位的重大變革,具有建設速度快、建造質量高、環保性能好、節約勞動力等優點。要抓住當前的有利時機,在全國城市全面推廣裝配式混凝土建筑、鋼結構建筑,在具備條件的地方推廣木結構建筑,實現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一體化裝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應用。通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爭用十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