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南京:邁皋橋老街打造園林式景觀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10-30  
             邁皋橋老街這座民國風建筑其實是一座菜場
             經過近2年的精細化打造,南京邁皋橋老街如今煥然一新,從以前的污水橫流、垃圾遍地,變成今天“一幢一景”的園林式景觀,市民連買菜都是在“民國建筑”里。據悉,邁皋橋街道將在明年完成所有建筑的出新。
             老街曾是老和燕路的一段
             關于邁皋橋的由來,很多南京人聽說過一種“源自‘賣糕橋’”的說法。“這其實是一種傳說,在地方志史料中,清嘉慶年間就有‘邁皋橋’的說法。”邁皋橋街道曉莊社區書記任寅釗告訴揚子晚報記者,民國時期,南京城北郊修建了第一條通衢大道“和燕路”,以連接和平門(即神策門)至燕子磯。今天的邁皋橋老街就是老和燕路的一段,現長1.3公里,仍保持7米的路幅。“由于是當時城北主要的馬路,老街留下很多名人足跡,陶行知就是走著這條路去曉莊辦學,好友馮玉祥常去看他,還出資為居民挖了一口井。”
             菜場重新打造,攤販全部入戶
             為了追溯老街歷史,新打造的邁皋橋老街建筑風格定位為“民國風”。“前期我們前往上海、重慶、鎮江等地進行了考察,選取素材,例如石庫門等民國建筑元素都能在老街看到。”任寅釗介紹說。記者在現場看到,老街菜場就是采用民國風格重新打造的建筑,共有兩層,所有攤販全部入戶經營。
             以前的老街是“人多、車多、買菜賣菜的更多”,道路逼仄擁堵,污水橫流,沿著老街的南十里長溝更是惡臭難聞。而現在占道攤點沒有了,街面整潔了,河道也清了。“我們還沿街修建了園林式景觀,種上芭蕉、垂柳等經典的園林樹種,將單純的綠化變為居民可以融入其中的景點。”任寅釗說。
             新建信息崗亭可查服務信息
             此外,在邁皋橋老街舊貌換新顏的同時,也增加了科技設施。老街目前實現了WiFi全街分布,并建設了3個信息崗亭,市民可以查詢周邊交通、餐飲等服務信息,還能撥打2分鐘應急電話。老街新安裝的井蓋可實現實時監測井蓋打開及地下污水漫溢情況,并觸發預警到后臺及維護人員手機上,以杜絕以往逢雨必淹的情況。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