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9年開始準備,武漢“申都”可謂8年磨一劍,也經歷了重重考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秘書處于今年7月上旬進行了資料初審,從8月25日開始,上述12個城市作為候選城市,由現有22個設計之都城市、NGO組織、獨立專家對其啟動評審工作,于10月底前完成并公布評選結果,武漢成功入選。
武漢為何能成功獲批“設計之都”?市城建委有關負責人透露,在中國中部布局“設計之都”,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的全局考慮,旨在通過武漢的城市轉型發展,為全世界老工業基地的城市轉型提供參考,并向世界推廣。
此外,“武漢設計”的硬實力,也為武漢申報提供了底氣。目前,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為武漢發展的新動力和支柱產業之一。同時,武漢在橋梁、高鐵等工程設計領域居世界領先地位。
成為“設計之都”后,武漢將在長江沿岸打造融城市生態、歷史文化與創意服務為一體的創意城市示范區;提升武漢設計雙年展,開辟江灘公園公共環境藝術展覽;舉辦市民創意設計大賽;建設100個示范性創意社區,用創意設計提升社區居民的生活品質。政府將與大學、企業、NGO等廣泛合作,支持文化創意和設計領域的青年人才參與國內外高水平交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在武漢開展“歷史性城鎮景觀”的推廣,在城市的文化遺產保護等方面,與本地政府、研究機構、博物館開展一系列合作。
武漢為何能成功獲批“設計之都”?市城建委有關負責人透露,在中國中部布局“設計之都”,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的全局考慮,旨在通過武漢的城市轉型發展,為全世界老工業基地的城市轉型提供參考,并向世界推廣。
此外,“武漢設計”的硬實力,也為武漢申報提供了底氣。目前,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為武漢發展的新動力和支柱產業之一。同時,武漢在橋梁、高鐵等工程設計領域居世界領先地位。
成為“設計之都”后,武漢將在長江沿岸打造融城市生態、歷史文化與創意服務為一體的創意城市示范區;提升武漢設計雙年展,開辟江灘公園公共環境藝術展覽;舉辦市民創意設計大賽;建設100個示范性創意社區,用創意設計提升社區居民的生活品質。政府將與大學、企業、NGO等廣泛合作,支持文化創意和設計領域的青年人才參與國內外高水平交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在武漢開展“歷史性城鎮景觀”的推廣,在城市的文化遺產保護等方面,與本地政府、研究機構、博物館開展一系列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