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市農委主持召開鄉村振興戰略研討會,來自中國農科院、天津社科院、天津工業大學、天津農科院、天津農學院、天津市委黨校等單位的專家,圍繞著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這一新時代對三農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展開了熱烈討論,各抒己見,并針對天津如何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發表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
中國農科院研究員吳敬學認為鄉村振興是現代化轉型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德國、英國、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鄉村振興的經驗做法對我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許多有益的啟示和經驗,頂層設計是鄉村振興成功的關鍵,關鍵是要通過立規、立制、立法等強有力的措施來保障鄉村的振興,努力實現城鄉的收入等值、消費等值、教育等值、醫療等值、社保等值,最大限度地推進城鄉的均等化水平。
中國農科院研究員蔣和平提出了具體的建議:一是推進八大工程,即鄉村規劃提升工程、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工程、鄉村景觀再造工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程、農業品牌創建工程、鄉村人才培育工程、城鄉社會融合發展工程、農民增收增效工程;二是深化五項改革,即農業產業結構性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業金融體制改革、農業社會化服務改革、農業人才培養機制改革。
天津社科院蔡玉勝研究員認為天津農業農村應該在“三個變革”上下功夫:一是質量變革,推進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農業發展。二是效率變革,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三是動力變革,深入挖掘和轉換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動能,包括城市化動力、產業融合發展動力、資源市場化運作的動力、鄉村文化傳承促進的動力、企業家要素引入的動力等。
天津工業大學蔡為民研究員認為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在三個方面破題:一是促進城鄉要素的單向流動轉變為雙向流動,解決農村的老齡化、空心化的問題。二是探索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新增和退出機制,解決在集體所有制不變的前提下承包地、宅基地的制度固化。三是解決好回鄉返鄉下鄉人員創新創業的保障性、支持性、促進性政策措施,以便吸引更多的人員為鄉村振興出力獻力。
天津農學院劉洪銀教授認為要靠“三個帶動”振興鄉村:一是多功能帶動,在發揮農業供給保障功能的同時,不斷拓展農業的生態宜居、旅游觀光、文化傳承等功能。二是能人帶動,發揮本土能人和外來能人的作用,依靠鄉村能人實現產業上水平、發展上臺階、管理上檔次。三是科技帶動,繼續堅持和深化天津農業科技特派員制度,發揮農科院、農學院的“兩院”作用,努力培養造就新一代農業科技實用人才。
天津農科院孫國興研究員提出三點建議:一是搞好特色規劃,完善標準,分類施策,實行差別化推進。二是創建有效載體,高度重視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解決現有產業園發展存在的體量不夠大、產業鏈條短、帶動能力弱等問題。三是依靠社會合力,要積極引導全社會參與鄉村振興。
天津市委黨校臧學英教授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做到“十個結合”:與市委“五個現代化天津”的部署結合起來;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結合起來;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與農村體制改革結合起來;與推進全面開放結合起來;與農村文化傳承保護結合起來;與新產業、新業態、新動能結合起來;與依法治市的實踐結合起來;與科技帶動、創新驅動結合起來;與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結合起來。
會上認真聽取了大家的意見,充分肯定了專家提出的建議,并就天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思路、目標任務、重大舉措以及當前農業農村發展存在的三個缺陷、三個風險、三個不足等短板問題,與專家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討,要求有關部門圍繞著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深入研究,為貫徹十九大精神、全面安排好今后一個時期的天津三農工作提供深入、準確、詳實的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