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上海市城市經濟學會、市宏觀經濟學會、市城市規劃學會等單位聯合舉行2017上海城市發展創新論壇上,多位專家表示,城市有機更新為市民打造更多具有休閑服務功能的公共空間。
露香園老城廂,其名源于此處曾經明代三大園林、上海最古老園林之一的露香園,也是上海非遺顧繡的誕生地。“該地區在城市更新中,在黃浦區婦幼保健院拆除過程中墻體內發現上海明代城墻遺跡。”上海城投置地(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上海露香園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劍虹介紹道,如不做適度開發,則難以充分利用寶貴的土地資源;若過度開發,則不利于老城廂歷史的保護和傳承。為保護古城墻遺址,將建筑退界,并底層架空,配置休閑服務功能,將珍稀地段、珍惜資源面向市民開放;城墻遺址的綠化景觀與老城廂環城綠帶縫合,發揮生態服務功能。
“上海城市有機更新的過程中,更關注公眾參與,多方共建、共治、共享。”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奚文沁介紹道,上海構建15分鐘可達性、精準化、集約復合的社區宜居生活圈,考慮不同人群行為特征規律,從不同年齡群體的生活基本需求入手,滿足不同群體活動圈層的可達要求。
“城市更新是可持續的有機更新,是在城市上建設城市。”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鄭時齡介紹道,城市更新是動態的更新,既涉及物質性的更新,也涉及非物質性的更新,包括城市結構和城市空間的更新,建筑的更新,城市環境和道路的更新,將消極的城市空間轉換為積極的城市空間,更重要的是思想和生活方式、城市管理模式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