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學院院長:“鹽城有建設國家公園的潛力”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12-15  
      我來過鹽城很多次,對這里還是比較了解的。12月13日,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學院院長雷光春教授說,鹽城是全國罕見的同時具備

            “我來過鹽城很多次,對這里還是比較了解的。”12月13日,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學院院長雷光春教授說,鹽城是全國罕見的同時具備森林、海洋、濕地三大生態系統的地區,還是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鹽城潮間帶濕地的形成過程和規模舉世無雙,是全世界面積最大的潮間帶濕地。”雷光春稱贊道,這里的輻射沙脊群也世界獨特,它經過多種地表過程和地質過程形成。由大江大河,如長江和黃河帶來的大量泥沙,通過洋流和潮汐的交互作用,形成以弶港為核心的扇形輻射沙脊群,沙脊大部分時間在海平面以下,低潮位時會露出來。“這一過程很復雜,十分難得,所以說鹽城的輻射沙脊群和潮間帶濕地是獨一無二的。”

        雷光春說,鹽城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保護得非常好,體現在鹽城生物性多樣性極其豐富。“每年有10萬到20萬只越冬候鳥在鹽城棲息,還有300多萬只遷徙停歇的鸻鷸類候鳥。從鹽城飛往北極圈的有200萬只,從北極圈飛往澳大利亞、在鹽城停歇的有100萬只,其中32種鳥類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皮書。”雷光春說,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路線是鳥類受威脅最多的路線,而黃(渤)海的潮間帶是該路線中至關重要的“加油站”,為千萬只遷徙水鳥提供了優良的中途停歇地。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主體功能區配套政策,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這意味著我國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將從目前的以自然保護區為主體,轉變為今后的以國家公園為主體。

        雷光春說,鹽城的自然稟賦得天獨厚,令人贊嘆。包括鹽城在內的黃(渤)海濕地具有發展成國家公園的潛力。“國家公園的概念源自美國,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國家公園已經成為一項具有世界性和全人類性的自然文化保護運動,并形成了一系列逐步推進的保護思想和保護模式。”鹽城條件很好,可以牽頭向這方面做些努力。

            “將來可以把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等作為一個整體生態系統,構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公園,使生態保護效率顯著提高。”雷光春說。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