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促進生態建設 共護西藏碧水藍天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12-25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并強調: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并強調:“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青藏高原是中國乃至南亞和東南亞的重要“江河源”,又稱“亞洲水塔”。被譽為藏族“母親河”的雅魯藏布江在西藏境內全長2000多公里。“舉目遠望一片沙,大風一起不見家”曾是雅江兩岸冬春季節的情景。現如今,經過10多年植樹治沙改造,雅江兩岸植樹造林面積達45萬畝,雅江山南段沿岸形成了一條長160公里,平均寬約1.8公里的綠色長廊。雅魯藏布江綠化正是西藏生態環保工作的縮影。
           1978年以后,西藏相繼實施了一系列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工程。2009年,國務院批準實施了《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將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確定為國家重點生態工程。其中,拉薩市的拉魯濕地被譽為“拉薩之肺”,是世界稀有、國內最大的城市濕地自然保護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城市天然濕地。
           “十二五”以來,西藏沙化土地治理1800平方公里。為保護生態環境,西藏已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47個,保護區總面積41.37萬平方公里,占全區國土面積的33.9%,居全國之首;森林覆蓋率達11.91%,活林木總蓄積量居全國首位;各類濕地面積600多萬公頃,居全國首位。125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9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在自然保護區得到很好保護。截至2012年年底,西藏有天然草地面積8511萬公頃,其中可用天然草地面積6910萬公頃。目前,西藏仍是世界上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大部分區域處于原生狀態。
            以日喀則為例,近年來,日喀則市緊緊圍繞生態林“保起來”、城市林“綠起來”、景觀林“美起來”、經濟林“富起來”的目標,堅持綠色發展,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推進國土綠化進程。包括“一百萬畝”植樹造林、森林圍城項目、國道318日喀則機場至城區快速通道項目、山體綠化工程建設項目等在內,總投資達820余億元,大力實施全域綠色生態產業發展,切實推進日喀則市綠色生態產業綜合實力。據了解,日喀則市下一步將積極按照適地適樹、先易后難的原則,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利用春秋兩個造林黃金季節,爭取在2019年全面消除4300米以下地區無樹村、無樹戶。
            據悉,截至2017年12月14日,日喀則市共投資1.3億元,完成植樹造林12.89萬畝,防風防沙完成25.85萬畝,共造林綠化38.74萬畝,順利完成西藏自治區下達的今年造林綠化38.69萬畝的要求。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