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中國首次發布綠色發展指數排名 北京第一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1-02  
      12月26日,國家統計局、國家發改委、環保部、中組部公布對2016年各省(區、市)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年度評價結果。  根據國家統

            12月26日,國家統計局、國家發改委、環保部、中組部公布對2016年各省(區、市)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年度評價結果。

        根據國家統計局網站發布的《2016年生態文明建設年度評價結果公報》,2016年綠色發展指數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其次是福建、浙江、上海、重慶、海南等地,名次靠后的幾個地區分別是遼寧、天津、寧夏、西藏、新疆。

        這是中國官方首次發布各省(區、市)的綠色發展指數。

        排名結果與公眾的日常感覺有一定出入。對此,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認為,居民的感覺與綠色發展指數測算還是有差異的。綠色發展指數側重于從資源、環境、生態、經濟等方面多維度、多層面地綜合反映生態文明建設總體進展;公眾滿意程度側重于調查公眾對生態環境質量的滿意程度。

        他指出,環境質量的惡化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環境質量的改善也需要一個長期的治理和扭轉過程,必須從調整經濟結構、加大環境治理投入、嚴控環境污染等多角度共同發力,不斷推進,逐步提高環境質量。

        引導各地樹立正確發展觀

        本次考核是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統計局、環境保護部、中央組織部印發的《綠色發展指標體系》《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目標體系》要求進行的。

        其中綠色發展指標體系中,對于人均GDP增速的考核,權重僅僅為1.83%,而環境和資源方面的考核權重非常大,比如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細顆粒物(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下降、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地表水劣V類水體比例,所占權重均為2.75%。

        同時資源利用方面的單位GDP能耗、水耗考核,權重也很大,均為2.75%。

        對此,自然資源保護協會高級顧問楊富強認為,這種考核實際上是要解決過去犧牲環境來換取經濟增長的問題,現在環境生態考核的權重在加大,經濟增長方面的權重很低,各地可以看出自己在綠色發展方面的差距。

        “以后幾年數據出來后,各省可以看出自己的縱向的綠色發展進步如何。”楊富強說。

        數據顯示,2016年生態文明考核的綠色發展指數最高的是北京,其次是福建、浙江、上海、重慶、海南、湖北、湖南、江蘇、云南。最后十名分別是河南、陜西、內蒙古、青海、山西、遼寧、天津、寧夏、西藏、新疆。一些經濟增速過去較高的地區排在了后邊。

        寧吉喆認為,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年度評價工作,對于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引導各地樹立正確發展觀、政績觀,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年度評價工作重在引導各地區牢固樹立生態文明意識,督促和引導各地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指示器”和“風向標”,對于推動實現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北京為何排第一?

        北京2016年年度的霧霾濃度為70多微克/立方米,在全國空氣質量排名中很靠后,其環境質量得分為全國第28位,但是為什么北京綠色發展指數排名第一?

        根據了解,2016年北京PM2.5年平均濃度同比下降9.9%,由于環境資源等指標大量使用了降低率的指標,這對北京考核得分有利。

        比如生態文明考核中,單位GDP能耗、水耗下降率,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減少,氨氮排放總量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下降等,均為降低率指標。而直接反映空氣質量的指標,比如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等,不是很多。而在各個環境和資源降低率方面,北京取得的進展確實很大。

        對此,中國社科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安華認為,這個算法沒問題,因為從改善的角度看,北京天氣的各項指標都很好。

        現在京津冀地區鐵腕治理大氣質量,效果明顯。 在允許的情況下,應該盡量投入成本來把環境治理好。“只要環境治理好了而沒有產生太大的負面影響就是可行的。”他說。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2016年西藏、海南、云南等地空氣質量在全國靠前,但是生態文明建設總得分并不都靠前。

        這是因為生態文明的考核,也涉及研發支出額占GDP比重、第三產業占GDP比重、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等指標,這些指標對于北京、上海等發達地區而言,考核打分有利。這也是京滬空氣和水指標在全國不是最好,但是生態文明考核總指標在全國靠前的原因。

        不過,目前很多中西部省份,包括東部的一些地區,生態文明考核靠后,比如天津、山西、新疆、寧夏,這些地區涉及未來產業轉型的問題。像天津的重化工業比重大,山西、新疆、寧夏的能源產業比重大,資源消耗在全國不占優勢。

            北師大教授李曉西認為,各地情況不盡相同,區域發展并不均衡。排名靠前的地區綜合反映綠色發展的程度相對較高,但也有各自存在的“短板”,需要認定與力補;居后省份也有部分領先的指標,需要揚長補短。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