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召開生態保護建設成效新聞發布會。自治區副主席白向群出席會議,自治區林業廳黨組書記、廳長牧遠參加會議并答記者問。中央及自治區主要新聞媒體的30多名記者參加了新聞發布會。
黨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重大決策部署,美麗內蒙古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邁出堅實步伐。
五年來,內蒙古生態環境持續改善,118.3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綠色在不斷拓展,成為內蒙古的底色和主基調。
白向群指出,林業是維護內蒙古生態安全的重要力量。多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始終高度重視造林綠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把造林綠化作為推進綠色發展、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和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5年來,累計完成造林綠化面積5774萬畝,造林綠化面積年均保持在1000萬畝以上,占全國年均造林面積的九分之一,完成重點區域綠化面積1037萬畝。全國第八次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內蒙古森林面積3.73億畝,居全國第1位;活立木蓄積量14.8億立方米,居全國第5位;森林覆蓋率21.03%,提高1.03個百分點。目前,全區5大沙漠周邊重點治理區域沙漠擴展現象得到遏制,2.6億畝風沙危害面積和1.9億畝水土流失面積得到初步治理,近8000萬畝農田、1.5億畝基本草牧場受到林網保護。同時,重點區域綠化、全民義務植樹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深入實施,內蒙古實現了綠起來、美起來、富起來的有機統一。
牧遠在回答現階段內蒙古防沙治沙工作取得的成效和下一步工作舉措的記者提問時指出,內蒙古橫跨東北、華北、西北,是我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為集中、危害最為嚴重的省區之一,全區分布有五大沙漠、五大沙地,沙漠沙地面積分別為1.71億畝和2.09億畝,占自治區總土地面積的9.63%和11.77%,沙漠沙地既是內蒙古生態最脆弱的地區,也是全區防沙治沙的主戰場。
“十三五”期間,內蒙古防沙治沙任務占全國總任務的40%。2016-2017年,全區完成防沙治沙面積2000多萬畝。沙漠綠洲得到了有效保護,沙漠鎖邊林建設進一步鞏固,特別是庫布齊沙漠和烏蘭布和沙漠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科爾沁沙地和毛烏素沙地治理成果進一步鞏固;呼倫貝爾沙地得到基本治理,沙化程度明顯減輕;渾善達克沙地南緣已形成400公里長的防護林帶,有效阻隔了沙塵向京津地區侵蝕。2017年,《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和庫布齊沙漠論壇在鄂爾多斯成功舉辦,內蒙古防沙治沙經驗與成效代表中國接受了國際社會的檢閱。
下一步,將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緊密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把防沙治沙作為林業生態保護建設的重中之重。一是進一步加大沙區林草植被保護力度,嚴格執行國家和自治區相關制度,認真落實《沙化土地封禁保護修復制度方案》,加強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和沙漠公園建設,積極開展沙區灌木林平茬復壯試點工作。二是加快沙化土地治理步伐,實施好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和退耕還林等國家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啟動實施渾善達克、烏珠穆沁沙地重點危害區治理工程,大力推進規模化林場建設。三是發展壯大林沙產業,把防沙治沙與發展農村牧區經濟結合起來,引導各種社會主體合理開發利用沙區資源,探索和創建類型多樣的產業化防治模式,增強防沙治沙的持續發展動力。
有記者提問,在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脫貧攻堅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生態脫貧作為“五個一批”的重要內容,自治區林業廳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樣的成效、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是什么?
牧遠指出,內蒙古貧困地區大多數生態環境相對脆弱,生產生活條件較差。近年來,自治區林業廳積極支持貧困地區開展生態保護建設,使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同時,認真落實各項林業惠民政策,促進貧困人口增收脫貧。退耕還林工程實施至今,落實貧困旗縣退耕還林面積1174萬畝,工程區內貧困戶戶均獲得補助1.8萬元。在13個貧困旗縣安排天保工程管護人員6500名,人均年收入1.5萬元。2016年,在31個國貧旗縣開展了生態護林員選聘工作,共選聘生態護林員5000人,每人每年可獲得管護收入1萬元,基本實現了快速穩定脫貧。2017年國家在內蒙古深度貧困旗縣增加生態護林員3000人,內蒙古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達到8000人。另外,通過積極引導和支持貧困人口參與營造林生產、森林管護等活動,進一步擴大增收渠道。
下一步,自治區林業廳將緊緊圍繞脫貧攻堅總體要求,繼續做好林業生態扶貧工作。一是持續推進貧困地區生態保護建設。在安排國家林業重點生態工程任務和造林補貼、森林撫育等項目資金時,重點向貧困地區傾斜,在有效改善當地生產生活條件的同時,吸納更多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通過參與林業生態保護建設獲得收入。二是落實好各項林業惠民政策。優先落實好貧困地區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政策,爭取提高補償標準、擴大補償范圍;積極爭取國家進一步增加內蒙古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指標;大力推進新一輪退耕還林,并指導貧困戶在退耕地上發展特色經濟林,增加其長期收益。三是大力發展林業產業。緊密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優先支持貧困旗縣發展林業產業。同時,抓住自治區大力發展全域旅游的機遇,在保護的前提下,繼續支持貧困地區依托森林資源和自然景觀發展林業生態旅游,增加貧困人口收入。
黨的十九大指出,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自治區林業廳將牢固樹立新時代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更好地發揮林業在助力精準脫貧中的潛力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