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山東:加快生態修復 積極植樹造林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1-22  

            以中央環保督察為契機,山東林業部門加快修復自然保護區,積極開展造林綠化,生態建設再上臺階。

            在昆崳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孔家村西廢棄礦坑,昔日裸露的礦坑和山體不僅削坡、回填,還進行了綠化。

            據煙臺市國土資源局昆崳山保護區分局礦管科科長李旭明介紹:“目前看大約再有個兩三年,這個地方就全部覆綠了。”  

            大量廢棄礦坑,存在地質災害隱患,許多養殖棚也對河道和水源造成污染,昆崳山保護區投入7000多萬元,對7個主要礦坑進行整改、拆除養殖棚137個。

            昆崳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郭曉蕾表示:“我們確保整改一處、完成一處、銷號一處,目前全部遙感監測問題以及自查自糾問題已全部整改到位。”  

            在對昆崳山、榮成大天鵝等4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遙感監測和自查問題中,目前已有一半以上的問題得到整改落實。在通過修復讓自然生態重獲新生的同時,山東各地還大力推進造林綠化。

            近日,山東博華高效生態農業園的工人們正忙著給林地的新植樹木進行涂白。 

            山東博華高效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總監杜彤告訴記者:“這7000余畝新植樹木將來每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47萬千克、制造氧氣34萬千克,對于增加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降低空氣污染可以起到非常顯著的作用。”

            通過政策引導、資金補貼,濱州市上百家企業積極投身植樹造林,已累計吸收社會資金近10億元,社會力量已成為全市造林綠化的生力軍。

            濱州市林業局局長王世強告訴記者:“全年完成植樹造林24萬畝,真正實現了生態得改善,民生得福祉的任務目標。”  

      2017年,山東通過清查自然保護區、加大濕地公園、退耕還林等建設,深入推進城鄉綠化一體化,自然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全省建成國家森林城市12個,居全國第二位。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