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由不同部委管理風景名勝區的管理職責有望得到整合。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顯示,擬組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并加掛國家公園管理局牌子,由自然資源部管理,國家林業局不再保留。有觀點指出,此舉有利于解決景區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因管理職權不同造成的審批耗時過長、規劃目標不一致等難題,對圍繞風景名勝開展的旅游產業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而加掛國家公園管理局牌子后,國家公園的公益屬性或將進一步得到強化。
根據本次提交審議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組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是為了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統籌森林、草原、濕地監督管理,加快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值得注意的是,方案中提出將國家林業局的職責、農業部的草原監督管理職責,以及國土資源部、住建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海洋局等部門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地質公園等的管理職責進行整合。另外,國家公園管理局的主要職責也得以明晰,負責監督管理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和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組織生態保護和修復,開展造林綠化工作,管理國家公園等各類自然保護地等。
有業內人士指出,旅游景區涵蓋了多種不同類型的風景名勝資源,往往因涉及機構眾多出現管理權限不明、職權分割、多頭管理的現象。在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的過程中容易相互制約,缺乏協調統一,也因此大大減緩了相應區域的旅游發展效率。這一改革無疑將改變風景名勝區資源的管理體制與管理模式,以統一的管理機構將分散于各部委的景區資源管理職權進行有效整合,適應了當前旅游產業快速發展的需要,同時也利于對風景名勝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尺度的把握。
本次加掛牌子的國家公園管理局也頗受關注。事實上,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此前發布的《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中,已經提及建立統一管理機構、分級管理體制,由一個部門統一行使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地管理職責。同時還推出了包括三江源國家公園、大熊貓國家公園、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等10處國家公園進行體制試點。
國家公園體制改革過程中也多次提及國家公園的全民公益性。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楊彥峰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強調自然資源的公益性與此前提出的國有重點景區門票價格下調,回歸景區公益性可以視為一脈相承,國家公園管理局的統一管理與利用,將對自然風景區非經濟屬性的相關職能利用起到更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