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辦公樓掛牌 設計大師打造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4-17  來源:澎湃新聞  
        日前,河北雄安新區黨工委、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正式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黨工委辦公大樓掛牌。
        千年大計、國家大事,作為承擔國家重大發展和改革開放戰略任務的綜合功能區,以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雄安新區將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新模式,謀求區域發展的新路子,打造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極。其規劃和建設,將全面體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社會主義思想的相關內涵,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踐行生態、智慧、共融等要求。
        作為“雄安新區第一標”,中國建筑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的投資、設計、建造、運營全過程無不體現著這些理念。
        1  創新城市開發模式
             2017年11月22日,經過嚴格的招投標和公示程序,中建三局、中海地產、中建設計、中建基金組成的中建聯合體中標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 本文圖片均來自“中建三局一公司”微信公眾號
        該項目是雄安新區面向全國乃至世界的窗口,占地面積24.2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0.02萬平方米,總投資8億元,承擔著雄安新區政務服務、規劃展示、會議舉辦、企業辦公等多項功能,是雄安新區功能定位與發展理念的率先呈現。
        項目采用投資、施工、運營運行、基金管理一體化模式,包括建設期和運營期,合作期限共10年。雄安集團與中建聯合體成立SPV公司,負責項目的投資、施工、運營運行等。這在國內尚屬首次,打破了傳統意義上“投資人不管建設,建設者不去使用”的老模式,創造了投資-建設-運營-基金管理的一體化新模式。
        中海地產董事、雄安市民服務中心SPV公司總經理郭磊說:“‘雄安模式’開創了城市開發的一種全新模式,體現了聯合投資、收益共享的共享經濟模式,有利于在短時間內集中相關優勢資源推進項目,共同探索項目全生命周期的共建、共管新模式,集現代城市建設、產融結合等綜合性創新因素于一身,為世界城市建設貢獻中國樣板和中國智慧。”
        2 設計大師傾情打造
       
             雄安新區成立后的首個建筑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呢?這關系到雄安新區未來城市建筑的風格、特點。
        秉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突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新發展理念,榮獲“當代中國百名建筑師”稱號的孟建民、榮獲“梁思成建筑獎”的崔愷兩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和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兼總建筑師莊惟敏、天津華匯工程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總建筑師周愷兩位大師,一起為雄安市民服務中心設計藍圖。
        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建筑多以三層為主,最高的也只有五層,分布舒朗。同時,采用高效、低成本的綜合建筑節能技術,比傳統建筑節能70%左右。
        據悉,市民服務中心參照北京故宮中軸線的布局,建筑分布呈現三縱三橫格局。其外觀設計吸收了傳統建筑挑檐、走廊的造型思路,貼近傳統建筑外形,具有對稱、庭院式特點。整體設計也注重細節,比如各大功能區域建筑的外部,分別用藍色、紅色的細條紋區別開來,如藍色代表企業辦公建筑,紅色代表行政管理辦公建筑,細微之處,顯出不凡風格。
      整體建筑呈銀灰色的基調,顯得格外低調親民。市民服務中心有關負責人說,這是為了讓群眾辦事時沒有翹首仰望的感覺。
        為確保院士、大師設計團隊的理念落到實處,中國建筑聯合體聚合了130余名技術人員進行深化設計,指導現場施工。
        3 綠色智慧樣板先行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綠色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寧要綠色青山,不要金山銀山。”那么,雄安新區的建設如何貫徹落實綠色生態理念?
        作為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重要參建企業的負責人,全國人大代表、中建三局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華元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交了“把生態優先理念貫穿雄安新區建設全過程”的建議。他認為,雄安新區的建設作為“千年大計”,在規劃建設指導大綱中重點提到三個綠色發展:一是建設綠色智慧新城,二是建設綠色生態城市,三是建設綠色交通系統。未來,雄安新區將會是一座綠色、生態、節能的智慧新城。為貫徹黨中央關于雄安新區建設的新要求,他認為,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采用最前沿的綠色生態技術,把雄安新區建設成綠色低碳新區將是重要遵循,應把生態優先理念貫穿雄安新區建設全過程。
             綠色、生態、智慧正是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最靚麗的標簽。項目大范圍采用鋼結構和模塊化等裝配式建筑,不僅加快了工程的建造時間,還比傳統建筑減少了80%的建筑垃圾,體現了綠色、環保、生態的發展理念。
             項目還大量采用“被動房屋”概念設計,供暖采用地熱,園區停車場建立了大量的充電樁。地下綜合綜合管廊和園林景觀,也都遵循著滲、滯、蓄、凈、用、排六大海綿城市理念,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建成后的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還是一個智慧園區,是雄安新區建設智慧新區的率先探索。園區運營后,將以建筑工程項目的各項相關信息數據作為基礎建立起三維的建筑模型,有效控制成本,并采用人臉識別體系,精準化地提供室內展示導航和定制化的服務;一卡通系統、無線對講系統、樓宇自動化系統、園區導覽與信息指引系統等定制化一攬子智慧園區信息化平臺,更將成為雄安新區智慧城市的示范。
       
        4 精益求精夯實品質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作為雄安新區“第一標”,毫無疑問也是一個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工程,其在貫徹中央“高質量發展要求、創造‘雄安質量’、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也必須是全國城建項目的一個樣板。
        其中,克服冬季低溫的惡劣條件,120多天的時間完成10萬多平方米的工程施工,如何在高效履約的情況下筑牢工程的高質量是項目在建造階段最重要的課題。
        “精益求精、完美履約是我們追求的理念,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建設過程中,我們更是將這一理念貫徹到底。”中建三局一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吳紅濤說。
        精益求精,完美履約,離不開工程師們披星戴月的工作和努力。拿到設計圖紙,技術工程師首先對圖紙進行深化設計,建立BIM建模;計劃工程師則將每一件單體的建造分解到每一天、每一小時;建造工程師則根據圖紙對現場施工進行指導。
             為克服冬季低溫的不利影響,工程師們采用了一系列的新技術、新工藝,變濕作法為干作法,采用保溫措施,確保施工質量。
        項目大范圍采用的鋼結構預制吊裝和項目二工區企業臨時辦公區模塊化裝配施工,將構件在工廠預制生產、現場進行拼裝,以及機電數字化加工基地,不但為項目快速建造提供了條件,而且精度更高、品質更硬。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