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天氣影響,北京今年楊柳飄絮時間較往年推遲一周。為逐步減輕飛絮對市民生活帶來的影響,北京市園林綠化部門采取堵、換、修、噴、注射等5種措施,今年將綜合治理30萬株楊柳雌株。
楊樹、柳樹在我國北方普遍種植,飛絮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和周期性。調查顯示,北京現有的楊樹、柳樹集中種植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這些楊樹、柳樹逐漸成熟,開始出現飛絮現象。同時,城市化進程加快,地面普遍硬化,楊柳飛絮難以附著于地面,造成二次飄移,也是飛絮影響加劇的原因。
去年春天,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組織團隊,對全市范圍楊樹、柳樹開展了專業普查,建立了數據庫。今年,全市園林綠化部門根據楊樹、柳樹雌株飛絮數量、生長狀況及分布情況,采取堵、換、修、噴、注射等5種措施綜合治理飛絮。
“堵”,是指源頭控制,對飛絮的楊柳雌株實行禁入制。今后,全市園林綠化工程中規劃設計使用的楊樹、柳樹,均必須使用雄株。“換”,是對有安全隱患、長勢不好的楊樹、柳樹雌株,結合老舊小區綠化改造,更換為不飛絮樹種;在產生飛絮的柳樹雌株上嫁接雄株接穗,變性為優良雄株。“修”,對于長勢旺盛的大樹,采用適量修建的方法,減少飛絮。“噴”,每年4月飛絮高峰期,結合病蟲害防治對楊樹、柳樹雌株進行高壓噴水,減少飛絮。“注射”,通過給樹木注射“抑花一號”花芽抑制劑,減少90%的飛絮。
有市民建議,把產生飛絮的楊樹、柳樹雌株全部砍掉。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張志翔表示反對,“不能因為飛絮就否認它們的生態貢獻。楊樹、柳樹是增加北京城市綠量、改善生態環境的大功臣,一砍了之絕對要不得!”
研究表明,一株胸徑20厘米的楊樹,一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172公斤,釋放氧氣125公斤,滯塵16公斤。一株胸徑20厘米的柳樹,一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281公斤,釋放氧氣204公斤,滯塵36公斤。楊樹和柳樹適合北京的土壤和氣候,易于繁殖成活,生長速度快,且養護成本較低,是北京綠化的主力樹種。
治理楊柳飛絮,北京一直在努力。
近年來,北京市園林綠化部門積極回應市民關切,在保護首都生態資源安全的同時,堅持通過科學治理實現標本兼治。2017年,全市啟動楊柳飛絮治理試驗和示范工程,結合綠化景觀提升疏伐并更新優良鄉土樹種、注射花芽抑制劑和實施柳樹雌株“高接換頭”等技術措施,成功治理楊柳飛絮40萬株。今年,全市計劃治理30萬株。
目前,北京市園林綠化部門已向各區下發通知,要求標本兼治,短期減少飛絮產生,長期減少飛絮總量。今年,北京市還將建設城市綠地1萬畝,通過增加城市綠地總量,來提高綠地對楊柳絮的吸附滯留能力。
“十三五”期間,北京市累計抑制飛絮注射量將達到20萬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