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晚,棕櫚股份(002431)發布2017年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2.53億元,同比增長34.49%;實現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3.04億元,同比增長151.83%;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0.3元。值得關注的是,2017年公司實現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為2.26億元,連續兩年實現正向現金流入。同時,生態城鎮業務開始為公司貢獻盈利。
對此,公司董秘馮玉蘭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17年公司生態城鎮業務開始實現盈利,也是首次將生態城鎮業務作為重要的主營業務收入正式編列入財報的一年。這標志著棕櫚生態城鎮業務經歷過去三年多的痛苦轉型后,正式“走出來”了,開始從轉型期步入到成長期。
業績大幅改善 盈利能力持續增強
根據年報,公司園林施工業務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40.08億元,同比增長19.93%;設計服務實現營業收入4.28億元,同比增長17.14%。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公司生態城鎮業務實現營業收入6.74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12.84%;實現營業利潤2.11億元,毛利率為31.29%。
馮玉蘭指出,2017年,公司戰略轉型效益顯著,各業務板塊全面豐收,生態城鎮業務正式進入收獲期,開始大幅貢獻利潤所致,同時推動以園林施工和設計為主的傳統生態環境業務穩步增長,直接加大了市政業務比重,從而提升整體毛利率。此外,公司投資業務表現亮眼,戰略并購帶來的協同效益開始顯現,再加上公司內部改革與股權激勵制度紅利逐步釋放,導致公司整體盈利能力持續增強。
同時,公司轉型帶來現金流的持續改善,馮玉蘭指出,這對于傳統工程類企業而言“意義重大”,顯示了公司轉型后“自我造血”功能的提升,大大鼓舞了棕櫚推動向2C端的生態城鎮戰略轉型的決心。
“區別于PPP或其它模式,生態城鎮模式不依賴政府付費,公司在項目早期通過2B端的運營收費(即向入住投資及運營商收取小鎮平臺運營費)收回相關投資,同時可以通過參股、控股等多種合作形式分享項目后期建成運營后的2C端業務收益。正是基于模式的變化,導致公司的核心能力放在幫助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策劃、規劃、立項并調動資源實現運營價值的能力,而并非參與一個政府立項既定招投標的競爭及按既定要求低成本施工管理能力。” 馮玉蘭解釋。
發力鄉村振興 步入高成長周期
同日,公司發布了2018年一季報, 公司2018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43億元,同比增長21.9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16.73萬元,同比增長109.64%;預計2018年上半年可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77至2.1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10%至160%。
“公司業績正在步入新一輪的高成長周期,一季報經營數據及半年度業績預計有力地支撐了這一說法”,馮玉蘭介紹,公司目前在手訂單充裕,一季度繼續保持訂單爆發態勢,截止目前公司累計對外公告訂單金額高達350多億元,足夠維持未來3年的高增長;而生態城鎮業務無疑是棕櫚新一輪高成長周期的“核心引擎”,其“自我造血”的模式將為公司未來發展短中長期貢獻利潤。除了建設端業務反哺到傳統施工和設計業務外,今年生態城鎮產業導入階段的2B運營收費將大幅增長,并在利潤占比中明顯提升;此外公司通過股權或其它合作方式參與到項目后期運營端2C業務收益,從而分享項目未來中長期運營成果。
對于未來,馮玉蘭強調,隨著國家對特色小鎮和鄉村振興的大力扶持,不依賴政府付費的生態城鎮模式將具有極大的市場競爭力和先發優勢。隨著公司建成運營項目增多,公司在文旅、康養、體育、教育等領域將擁有一批具有良好2C運營效應的運營資產,并成為這些細分領域的專業運營型公司,這將為棕櫚未來業務發展提供無限想象空間。
公司2018年預算報告顯示,2018年的經營目標為實現營業收入64.9億元,同比增長24%;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02億元,同比增長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