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王向榮:城市微更新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5-15  來源:北林園林資訊  作者:王向榮  
        每年10月的北京國際設計周期間,我都很享受去大柵欄一帶參觀的過程。這些迷宮一樣的街巷有著諸如茶兒胡同、碳兒胡同、笤帚胡同和楊梅竹斜街胡同等好聽且耐人尋味的名字,舒適愜意的步行尺度,看似雜亂卻充滿煙火氣息的雜院和平淡而親切的市井生活。與這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分布在胡同內不經意間會遇見的各類展覽,和隱藏在不起眼的門扇背后的設計感十足的改造院落。這種傳統與現代并存、生活與藝術共享的街區充滿了獨特的魅力,創造了新的公共空間和生活方式。這里不僅到處都有悠閑參觀的各種專業人士和普通游客,而且隨處可見來到展廳和更新院落看熱鬧并閑聊的大爺大媽和嬉戲的孩童。
        緊挨著大柵欄,是位于北京中軸線上的前門大街,街道寬敞平整,建筑高大整齊,兩側商鋪林立,然而除了外地游客,那里看不到當地居民的身影,完全是一個喧鬧的布景式旅游商業服務區。雖然前門大街是一條步行街,但我每次出地鐵去大柵欄一帶,途中寧肯走嘈雜的城市道路,也不愿意走這條街。可誰又知道,以前這里的街道、建筑、居民與大柵欄一帶并沒有太多的區別,也是充滿了市井生活,只是商鋪老字號更多一些。自2003年開始,前門大街一帶實施了“自明朝600多年來對前門大街及其毗鄰街區規模最大、投入最多、最為徹底、最為全面的整治” ,傳統老街經過不同程度的改造,“景觀煥然一新”。事實上在這次改造中,舊建筑基本上被拆除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新建的仿古建筑,以往的多樣性變成了現在的整齊統一。
        前門大街和大柵欄采取的是2 種完全不同的城市更新途徑。前者是過去30年中國城市采用最多的推倒重來、拆舊建新的方式,通過這種城市更新,許多危房林立、基礎設施陳舊的老街區都呈現出全新的面貌。出于資金平衡的需要,更新之后通常會引入商業項目,而原有居民不得不搬遷他處,因此,這類城市更新往往意味著用地性質的轉變和以往生活的消失,環境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也隨之遠去。與之相對照的,大柵欄街區沒有進行大拆大建,而是由政府、市民和設計師共同參與,以謹慎、漸進、小規模、逐步實施的方式對建筑、院落和街巷空間進行更新。老建筑有了多種利用途徑,但街巷一直保持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和獨特的魅力。同時,更新并不僅僅局限于建筑和設施的翻新改造,更多關注的是市民生活品質的提升、胡同尺度的延續、街區活力的維護以及更新的社會意義。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物質空間難以滿足新的生活需求,通過城市更新來改善城市是一個正常的現象,也是城市發展的必然。但城市是一個復雜的有機體,各個系統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任何理論和研究都無法完全掌握城市系統變化的規律。大規模地改變現有城市空間和環境會帶來利益格局的巨大變化,也會對人們的生活產生深刻的影響,從而引發諸多不確定的后果。而對城市空間局部的、微小的改變往往更能夠激發城市自身的能動性,這種微更新的過程不僅更接近于城市自身的發展規律,而且結果也更加易于把控,因此也更容易帶來積極的效益。
        “二戰”以后,美國的城市中心開始臨肩接踵地建造高樓大廈,遠處的樹林、山脈甚至天空都被建筑遮蔽,城市成為鋼筋混凝土的森林。為了改善城市環境,1968年紐約在高層建筑的夾縫中建造了一個390m²的袖珍公園——帕雷公園,創造了鬧市中的安靜綠洲和愉悅的富有人情味的空間。之后,不僅在紐約,在美國的其他大城市也相繼涌現了類似的袖珍公園,它們見縫插針地分布在城市的街頭巷尾,成為富有活力和人性化的場所,為高樓林立的城市帶來了生動的公共空間。隨后,袖珍公園成為在城市高密度地區,通過對微小空間的介入來改善城市環境的一種有效途徑。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巴塞羅那采用了稱為“城市針灸”的城市更新途徑,用類似中醫針灸療法的方式,對城市中一個個關鍵空間節點進行更新,在短期內就改造與新建了上百個不同類型的、富有活力和創造力的城市公共空間,并將這些小尺度的空間連成城市中一個安全、便捷,可以開展多種活動的公共空間網絡,從而重新塑造了舊城環境,恢復了因機動車的影響而喪失的城市活力。
        紐約的袖珍公園和巴塞羅那的公共空間,從街區尺度來看,其規模也許不能算作“微小”,但放在城市尺度上,它們確確實實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空間,但是從對城市的整體意義來看,這些小空間的更新對城市結構和生活品質都產生了重要的積極的作用。
        城市更新是一個長期而持續的過程。城市中的一些微小尺度地塊的更新,看似投入少、影響范圍小,但對生活環境的改善卻是實質性的。這樣的更新更加貼近社區生活的本身,往往伴隨著社區居民的廣泛參與,以普通人的視角,關注普通人的生活,更尊重城市發展的內在秩序和規律,也更容易維護街區的歸屬感和固有的特征。
        (作者為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教授)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