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昆明滇池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獲悉,滇池大壩文化景觀提升工程已全部完工。大壩南北兩公里壩體上已建起12組文化景觀雕塑、12塊十二生肖地雕、279幅春夏秋冬植物花卉主題欄桿立柱線雕以及180塊展現老昆明文化和滇池景致的線刻。
去年4月,草海大堤加固提升及水體置換通道建設工程啟動,并于10月初完工。今年年初,我市決定在現有自然風光基礎上,進一步豐富滇池大壩人文內容,展現滇池演變、滇池文化和昆明悠久的歷史文化,打造滇池大壩獨特的文化創意景觀。經過市規委會討論、專家咨詢、向市民征集方案、市政府決議等過程,確定了以滇池文化為主線,以“一帶一路”、滇池演變、人民生活為主題的地浮雕、雕塑、浮雕墻、欄桿立柱線刻的方案。
據了解,滇池大壩文化景觀提升工程包括浮雕墻、主題文化圓雕、欄桿立柱文化元素、地面文化元素四大部分。其中,分別在滇池大壩北端及海埂會堂兩側的大壩對應位置上,由北至南建設了3組主題浮雕墻,用寫實、高浮雕刻畫講述滇池千年的人文史脈;在大壩靠迎海路方向增設9組主題文化圓雕,包括反映文化的圓雕和滇池名人組雕等;在由北向南全線貫通的欄桿立柱上,間隔一個立柱進行線刻,內容按春、夏、秋、冬、詩賦、昆明四季花卉、飛鳥、魚蟲和山水名勝的形式展現;在地面上,對現有壩面由北向南間隔200米進行地面鋪裝,以版畫藝術為原型,進行十二生肖地面雕刻,恢復原有壩面文化,同時,地面十二生肖內容也將對應立柱十二地支,二十四節氣與立柱線刻內容春、夏、秋、冬相呼應。
值得關注的是,在海埂會堂正對面的親水平臺上,出現了一幅占地200平方米、采用銅條鑲嵌方式雕刻的“滇池歷代水位線”,展現了滇池歷代的水位、水域面積、庫容變化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