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PPP模式下重新審視園林行業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6-11  來源:中國花卉報  作者:楊開源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隨著國家對地方債務的收緊、PPP項目的規范,一些PPP概念公司股價持續下跌。作為細分市場之一的園林板塊相對堅挺,但一則東方園林發債失敗的新聞,引發了市場發酵,幾大龍頭股價大幅下跌。
        園林上市企業被推上風口浪尖有偶然性與必然性,既可以看作是某種程度的補跌,也可視為市場恐慌情緒的推波助瀾。這次事件,告訴我們在注重風險控制的同時,也該重新審視一些問題。
        “生態”
        先從第一個關鍵詞“生態”說起。自中央鐵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以來,生態領域迎來政策紅利,一波園林企業主動轉型,招兵買馬、跨界并購,高調進軍環保行業。
        但高喊“生態園林”的這些年,園林與生態的融合始終沒有達到最優狀態。換裝“生態”的一批園林企業中,原生的“園林基因”依然強大,企業在項目操作過程中依然過分依賴景觀建設利潤,喪失對“真生態”的投入與探索。
        技術性問題給市場問題留了豁口。市場現狀是,生態環保產業群雄逐鹿,其中有生態環保領域的正規軍,也有央企國企的狠角色,他們底子厚、武功高,三軍之中可奪帥旗,園林企業大多選擇以聯合體形式分一杯羹,相當于換種方式重操景觀建設舊業,但此過程中已被扒掉一層皮,華裳下的疼痛只有自己知道。
        更重要的是,在技術問題與市場競爭雙重影響下,加大了企業的運營成本,企業投資額不斷上升,而政府違約拖欠工程款愈演愈烈,導致參與企業現金流不暢。從一二級市場去考慮,“偽生態”的風險終將被市場連帶拖拽而出,企業會越來越不受待見,投資者的眼睛也會擦越來越亮。
        能夠上市的企業,是園林行業的佼佼者。但跨界成功是艱難的,也希望這些行業翹楚夢探索出一條可行之路,在生態環保領域也成為佼佼者。
        ppp
        市場發生的變化也引發了第二個關鍵詞“PPP”。放眼望去,“生態環保+PPP模式”成了不少大園林企業轉型的組合拳。如果在生態環保方面已經有歷史舊疾,那么強秀肌肉挺近PPP項目就更是危險動作。
        去年年末,財政部“92號”文的PPP項目“清庫”提出以來,新疆、湖北等地響應清理,PPP模式長期以來被市場低聲唱衰,A股PPP模式板塊震蕩下行,壓力主要給了政府付費型PPP項目。
        政府付費PPP項目被高聲嚇止,掐住了生態環保項目的七寸,尤其是大多數園林企業參與的生態環保PPP項目。在生態環保長效運營上的短板,注定了該領域企業以參與政府付費項目為主,此類項目難以產生現金流,企業需要先期投入,等待政府回購。
        但PPP商機仍然巨大,關鍵在于操作模式。5月25日,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中心副主任韓斌與北京大學PPP研究中心、中國PPP基金等一行前往東方園林調研。韓斌指出了習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要提高環境治理水平”、“采取多種方式支持PPP項目”的重要意義,重申了財政部始終如一堅持規范發展PPP和深化改革,肯定了東方園林突出PPP運營管理和專注生態環保等工作。
        東方園林何巧女董事長表示了“重視運營的PPP模式成為破解生態可持續發展難題的抓手”,也是東方園林等民營資本經過實踐不斷驗證的公共服務治理模式。
        匠心
        前兩個關鍵詞都可以用最后一個關鍵詞說通,那就是“匠心”。
        園林行業的匠心在哪,為什么需要?在去年生態園林精英俱樂部(ELEC)籌備會上,有參會代表表示:園林人是從種樹開起的。宏觀角度去理解這句話:如果園林人連樹都不會種了,何以在生態環保與PPP項目中勝任自己的市場角色。
        這不僅是企業自身問題,“游戲規則”也要擔責。從之前的BT、
        BOT模式,再到當前的EPC、PPP模式,市場操作法門千變萬化,“模式”成為市場最大利益挖掘點,引發市場追捧。基本功被擱置在旁,許多品質工程說說而已。
        有人戲稱,園林行業從之前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演化成了關系驅動型產業,現在儼然成了資本指揮型產業。“技術主導型”始終沒有元神歸位,在從業者心中的地位也在降低,市場劣幣驅逐良幣,影響了園林行業在整個建設領域的地位。
             而項目越往總包形勢發展,園林行業的話語權越會被削弱,此狀況改變著市場的利益分配模式、企業操作方向、專業人才流向等,專業的人不做專業的事,專業的人得不到合理的回報,形成惡性循環———規則的持續性破壞,成為園林行業的切膚之痛。
        從市場規律去考慮,存在就有其合理性,很多市場行為往往沒有對錯之分,只有選擇的高下差別。國內市場有自身特殊性,完全成熟還需要時日,不過淘汰機制始終不會關閉。或許唯有正視自身,審慎選擇,理性操作,團結力量,大膽向前才是生存的法門。無論市場如何變化,都將不會拋棄能干成事的匠人。
       《詩經》說:伐柯如何?匪斧不克———怎么砍伐斧頭柄,沒有斧頭不行啊。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