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于華夏文化沃土之上的中國園林,已走過三千多年的歷史,是集建筑、書畫、雕塑等多種文化于一體的立體藝術。在北大國際醫院的最新建設中,其園林設計充分運用傳統園林的設計思想,并結合中國傳統儒釋道思想,充分展現了北大的歷史文化。本論文從文化角度入手,以北大國際醫院園林為例,深入闡釋其園林設計的思路及理念,以期為中國傳統園林設計在現代建筑中的應用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2014年11月竣工的北京大學國際醫院位于北京市昌平區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的北京大學醫療城內,是北京醫療城的旗艦項目。該院以“建設國際一流醫院,領跑醫療體制改革”為目標,由北京大學和方正集團共同投資興建,是目前國內乃至亞洲最大的綜合醫院。
一、項目概述
北大國際醫院是以北京大學和方正集團共同投資興建的綜合性醫院,兼具醫療及科研功能,是現代醫療改革的典范。它不僅是一處現代化的國際醫療機構,也是北大醫學部的教學基地,肩負北大醫療產業集團各附屬醫院的人才培養及學科建設。整個醫院為一處綜合單體建筑,規劃建筑總面積為44萬㎡,庭院面積為93860萬㎡。源于北大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及其至今依舊保持的傳統皇家園林布局,本設計借此并通過中國民族特色的傳統園林以凸顯北大國際醫院的國際化特色,更迎合了筆者的園林設計理念。
二、北大國際醫院園林設計理念
北大國際醫院園林設計的指導原則為:凸顯中國古典園林特色;挖掘北大文化底蘊;發揮醫院園林功能。
中國傳統園林源遠流長,萌芽于商、周,至宋代已達到極高藝術水準。童雋先生曾經提到:“中國有關園林最早記載,始見于殷、周之際的‘囿’和《詩經》所詠的‘園’,都在三千年前。”中國園林是由地形地貌、建筑、山水、花木、文學、書畫、雕刻和工藝等組合的富有詩情畫意的綜合性藝術空間。其造園遵循疊山現脈、理水尋源、因地制宜、全園生動的規律。正如明代造園大家計成所言:“園地惟山林最勝,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懸,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煩人事之工”。即便在平地造園,也應以需高可培、需低可挖的手法,按照傳統造園的動靜布局規律,結合主次、焦點、對比、漸層、重心、抑景、透視、對景、透景、障景、添景、夾景、框景、漏景等法則,通過統一規劃,在合理的空間中疊山理水、筑墻架橋、點石畫路,添其精巧雅致的亭廊臺榭,使整座園林空間既生動樸實,又自然幽靜。
同時,中國傳統園林非常注重植物造景設計,如明朝畫家龔賢說,“一株獨立者,其樹必作態,下復式居多。孤松宜奇,成林不宜太奇。”此外,在植物種類的選擇上,受山水詩、山水畫、道家哲學思想及民俗的影響,不僅合理處理好植物之間形、色、香、聲、韻等搭配關系,注重其防風、隔聲、防塵等生態效益,而且更加注重植物品種中所蘊含地方習俗的寓意文化。
中國傳統園林是中國傳統思想的載體之一。《尚書》中“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的思想,強調人是萬物中最為靈貴,并與天地列為三才。“萬物與我合一”的思想是中國傳統園林藝術的至高境界。因此,人們有著對自然美的認知與追求,把內心世界融入自然之中,并在追求自然美中寓情于景。
傳統園林深受儒釋道的影響。《中庸》所說:“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又說:“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強調人應各守其道、各守其分、自修自律的正心之道。可見儒家崇尚禮樂等級制度,以三綱五常、道統禮制的秩序價值觀來規范人在社會中的道德秩序。《周易》中強調天、地、人三才,以人為本,重視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秩序和諧統一。因此傳統園林藝術將儒家的品德秩序之美轉化成自然園林空間來寄托對精神美的追求。
道家中“道法自然”及“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老莊道家思想對傳統園林影響深厚。道家認為“道”是宇宙萬物的本源,老子所說:“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也。”強調注重順勢而為、返璞歸真、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運用于傳統園林中,且以對比、抑景、借景、框景、曲徑通幽等多種手法,在營造出和諧統一的園林空間中探索自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