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林文化 » 正文

      專題文章:臺北綠色城市治理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6-26  

        前言

        臺北市北、東、南三面環山,山丘區域占全市面積約55%,盆地中央又有淡水河系蜿蜒穿越。在相同緯度的城市中,臺北市的生態兼具風、火、山、林、水之特色。作為臺灣首善之區,臺北市為眾多空間政策制度建立之先驅,自20世紀永續發展成為國際關注的議題以來,“生態城市”“親山親水”“綠色運輸”等規劃理念即被廣泛討論與應用。"生態城市""親山親水""綠色運輸"等規劃理念即被廣泛討論與應用。

      雄踞淡水河口的兩座火山是臺北最具戲劇性的自然地景(攝影:王秀娟)

        21世紀的臺北市已是成熟穩定的都市,在全球化與在地化均需兼顧的趨勢下,其發展定位為與全球生產網絡接軌的節點城市,同時必須與可持續城市與市民城市有效結合。2010年臺北成功舉辦國際花卉博覽會,展覽期間展現的城市活力極大地提升了市民的榮譽感,城市焦點空間也凝聚了民眾的關注與共識,充分展現市民的參與能量與熱情。雖然舉辦國際性大型活動作為重大市政建設的推動目標,容易在短期內集中建設公共設施,帶動舊市區更新與新市區開發,提升城市知名度與競爭力,但對長期發展而言,如何善用都市再生策略并導入綠色基礎設施與綠色科技以成就市民可感知的綠色城市環境則更為重要。

      展示青年學子創意的設計展(攝影:王秀娟)

       
       
      [ 學習培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學習培訓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