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繁華的北京城區一路向北大約兩小時車程,曲折的山間公路會把人們帶到一片山清水秀的自然空間,這里是北京市懷柔區雁棲鎮的交界河村,一個風景如畫、背山面水的北方村落。65家農戶,村民三百多人居住于此,盛產核桃、栗子、梨等作物,附近還有慕田峪長城、箭扣長城等旅游勝地。2010年,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李曉東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來到這里,并萌生了給這個漂亮的村落設計一棟建筑的想法;2011年,由他設計的“籬苑書屋”在這里建成。
李曉東對“籬苑書屋”的闡釋是:“完成這一設計實踐了我的自然可持續和社會可持續理念,讓建筑消隱在與自然的對話中。”籬苑書屋所處環境景色清幽,李曉東的設計構思在于讓人造的物質環境將大自然清散的景氣凝聚成為一個有靈性的氣場,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天人合一的境界。整棟建筑長30米、寬4.35米、高6.3米,總建筑面積約為170平方米,局部二層,建筑內設多樣的圍坐、討論空間,而相互之間沒有任何隔斷,沒有任何家具,突顯空間的完整性。最具匠心的在于籬苑書屋的外墻材料是當地隨處可見、漫山遍野的柴禾桿,與屋外的水邊棧道、卵石、籬笆渾然一體,讓這座書屋巧妙地融入了周圍的自然。
走進書屋,書籍排布隨意而易取,讀者可以隨手抽取自己感興趣的任意書籍,可就近找到任意一個舒服的座位靜心閱讀,陽光透過夾在立面及屋頂玻璃當中的柴禾桿射入室內,投射出各式各樣的光影,明亮而溫和。在這樣的環境里,村民及游客將會得到最自然愜意的閱讀體驗。這也是書屋取名“籬苑”的原因。
籬苑書屋建成后,不但成為村子的新的旅游景點,也成了村民和游客閱讀、交流的空間,成了很多北京人周末驅車前往的文化凈土;也正是“籬苑書屋”,給李曉東帶來了諸多世界性的建筑設計獎項:2012年的新加坡世界建筑節年度文化建筑類優勝獎,2013年瑞典的“建筑的必要性國際宣言”國際可持續社區建筑優勝獎;2014年10月,李曉東的“籬苑書屋”又獲得加拿大建筑師協會設立的首屆森山獎。
實際上,一直致力于將中國傳統建筑設計理念與西方文明融匯的李曉東教授,不僅在建筑理論、建筑思想、建筑教育等領域成果豐厚,其設計作品也多次獲得國際性大獎,如他完成于2002-2003年的作品“云南玉湖小學”獲得2004年美國環境設計與研究協會年度最佳設計獎,2005-2006年亞洲建筑師協會(ARCASIA))的亞洲建筑金獎;2008年李曉東帶領清華建筑系學生完成的“橋上書屋”獲得了2010年國際建筑界的重要大獎——阿卡汗建筑大獎。他也是目前唯一獲此殊榮的中國建筑師。因為他在建筑和城市設計領域取得巨大成就和廣泛的國際影響,李曉東于2012年被美國建筑師協會授予榮譽院士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