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產業在世界上被譽為“永遠的朝陽產業”,其發展歷史悠久,卻如常青樹一般一直占領著重要市場,時至今日,其產業結構也越來越完善。杭州市園林綠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州園林”)就是身處園林產業的佼佼者,其創建于1992年,現已發展成為集投資、建設、運營為一體,擁有規劃設計、項目施工、花卉種苗研發生產全產業鏈的企業集團,擁有杭州易大景觀設計有限公司、杭州畫境種業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全資子公司、分公司和控股公司,業務范圍遍及全國。企業綜合競爭力名列全國前茅,成為美麗中國生態建設系統服務供應商。此次,本刊記者有幸采訪了“杭州園林”總裁張炎良先生,聽他暢談了這么多年他對于自身、企業、行業這三者的領悟與見解。
《領軍企業家》:這么多年的企業做下來,張總您對自己的評價是什么?
張炎良:我覺得我是一個工作上嚴謹認真的人。對工作的要求比較高,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好。我比較關心時事,能夠接受新事物,而且愿意去思考和探索。因為企業面對的市場形勢是在不斷變化的,特別是園林行業,發展很快,從以前的單一施工,到現在盡量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都需要創新。作為企業的領導人,只有重視創新,勇于創新,企業才能在創新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領軍企業家》:您認為您性格里的哪些特質影響著您做企業?
張炎良:做了二十多年的企業管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務實和堅持。在我們企業改制之初,我們面臨著各種困難,比如資金、人才、技術等,以及企業的發展方向問題。對此,我們沒有急著去做幾個工程來彰顯企業的業績,而是靜下心來,在制度建設、人才培養、技術引進等基礎工作上投入了大量心血,夯實企業的發展基礎,一步一個腳印,帶領企業不斷成長。我始終堅持認為對的東西,不因為一些小事情而動搖,并在堅持的過程中不斷摸索,尋求突變。
正是有了這樣的堅持,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雖然面臨很多困難,但我們都一一克服了。我相信,堅持一直去做,就能成功。
《領軍企業家》:企業自創建以來,您有遇到過哪些令人難忘的事情嗎?又遇到過哪些令您和企業感到驕傲的事情?
張炎良:最難忘的事,應該是在企業改制之初,那時候,企業剛剛成立,面臨著資金、人才、技術等很多瓶頸問題,如何破解這些難題,帶領企業迅速走上正軌,讓我們面臨很大壓力,有時候都感覺快要堅持不下去了,幸運的是,我們有一個團結一心的團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突破了一個個難題,帶領企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最讓我感到驕傲的,是看著企業越做越大,產業鏈越來做越完善,團隊凝聚力越來越強,品牌知名度越來越高,我們通過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園林綠化行業的發展貢獻了一份力量。
《領軍企業家》:一直以來,園林企業同質化率比較高,您認為您的公司核心的競爭力是什么?
張炎良:首先是企業的品牌。隨著企業越做越大,我們的品牌知名度也越來越高,吸引了更多的客戶。
其次我要來說一說科技創新。2012年,我們公司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14年,我們公司的研發中心被認定為“浙江省企業高新技術研發中心”。在我們的研發部門,集合了一大批優秀的科研人員,在生態修復治理、園藝植物應用、工程施工技術等多個方面進行創新,我們有多個自己研發的苗木新品種,十多項實用新型和發明專利,主持或參與制定了多項國家及省級地方標準。
最后從商業模式創新來說。從以單一的工程施工為主到苗木種植與研發、景觀設計、工程施工的全產業鏈發展,我們在企業的產業鏈上不斷完善。另外,我們還從傳統的園林產業項目拓展到家庭園藝市場,如我們的畫境·青山湖花園中心,主打的就是家庭園藝市場。在工程商業模式上我們也在不斷尋求突破,如PPP項目、專業技術指導模式,為客戶一攬子解決需求并提供增值服務。
《領軍企業家》:園林企業回款難的問題一直都存在,您是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的?
張炎良:第一,客戶的選擇。企業有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之后,我們對客戶的選擇也有了主動權。在客戶選擇上,我們盡量把功課做好,對客戶的評價盡可能做到位,這樣,我們就可以選擇信譽好、有誠信度的客戶進行合作,確保按合同回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