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情 » 苗木 » 正文

      2017年苗木發展出路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3-20  瀏覽次數:3006

      2017年苗木發展出路

      一、市場第一產品第二

      過去我國苗木產業市場需求量增長較快,而供應量滿足不了實際需求,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苗圃生產的苗木大部分都能賣出去。而現如今,全國苗圃面積急驟擴張、苗木數量大幅度增加,總體上呈現出供大于求的局面,競爭日趨激烈。

      很多苗圃企業和苗農缺乏競爭意識,依憑傳統觀念做苗木,對市場變化反應遲鈍,不關注品種選擇和管理,所產苗木賣不出去,不僅賺不到錢,甚至連本錢也無法收回。苗圃經營者要把市場放到第一位,時刻關注市場動態,根據市場變動隨時調整經營思路和發展方向,決不能整天埋頭育苗。

      二、培育精品

      苗木的種植與農作物一樣,由于人們的跟風效應,造成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就品種來說,市場上哪個品種賺錢就種哪個品種,缺乏市場分析和預測,造成市場供給產品結構單一;就質量而言,大部分屬于低端產品,技術含量低,拉不開檔次;時間上則是批量種植集中上市,短期投機色彩濃厚,極易形成惡性競爭。

      面對嚴峻的形勢,業界普遍都把目光投在培育精品苗木上。苗圃經營者要樹立精品意識,始終把產品質量放在首位,決不能單純追求數量。要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力爭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三、引進理念

      苗木引種是一種特殊的交易行為,技術要求標準高,受時間、地域、設施、資金、管理、市場等多種因素影響,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影響引種效果,甚至造成引種失敗。在苗木購銷過程中,買賣雙方一直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問題,育苗方擁有天然的技術優勢。

      因此要有責任意識,在給客戶提供優良種苗的同時,更要為客戶著想,制定投資規劃,免費提供技術咨詢等。投資理念遠遠比種苗本身更重要,好的理念和方案往往可以使引種者少走彎路,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客戶在引種時更要慎重,要優先選擇經營理念先進、誠信度高、技術服務到位的企業或商家,而決不能單純看價格高低。

      四、合作共贏

      苗木行業不是人們通常想的那樣簡單,它是一個產業,與傳統農作物相比,苗木產業技術要求高、經濟效益大、經營風險也大。經營一個苗圃,不僅要熟悉苗木的生物特性、栽培技術,還要懂得經營管理、市場運作,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制定適合自己的投資規劃和發展思路。

      可以說,苗木行業是多種技術的集成。在當今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中,單靠個人力量做好苗圃困難很大。苗圃經營者要有合作意識,主動融入,主動對接,更好地借助這一平臺發展壯大,避免事倍功半。

      五、低成本才有競爭力

      在市場競爭日益復雜的情況下,要一手抓顧客,提高客戶的滿意度,培養忠誠的顧客群;另一手抓苗木成本,通過價格優勢取得競爭中的較大空間和較大利潤。隨著苗圃面積快速擴張,很多經營者把苗圃當成實現“暴利”的場所,經營管理不到位,投資規劃不科學。

      實際上,苗木行業進入門檻低、投資主體分散,根本不是暴利行業,在苗木平穩發展的常態下,較低的成本在市場競爭中具有決定性地位。苗圃經營者要樹立成本意識,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通過科學規劃、加大技術投入、精細管理,有效降低成本。

      六、誠信很重要

      隨著互聯網和通訊技術的快速普及,苗木從業人員之間聯系更加緊密,信息更加透明,一次有意無意的失信,就會很快傳遍全行業,使自己陷于死路。

      誠信的力量是無形的,苗圃經營者要加強誠信建設,通過加強與上下游客戶之間的聯系,樹立業界內的良好口碑,為長遠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七、長線投資

      苗木產業是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為一體的朝陽產業,隨著環境整治、生態修復、城鎮化建設等政策的陸續出臺,長期發展趨勢被全社會普遍看好,前景廣闊。

      苗圃經營者要有耐心,潛心培育精品苗,才能夠獲得理想的長期收益。苗圃轉型,現在不早不晚,但要想穩住腳跟,必須要有長遠意識,制定出長期的投資規劃,才能健康長久地發展下去。

      網站用二維碼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提示:本信息由相關企業自行提供,真實性未證實,僅供參考。請謹慎采用,風險自負。


      [ 行情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相關行情
      推薦行情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