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環境的理論還需要發展穩定。研究人居環境時不能只從房子到房子,就城市論城市,要從研究房子和房子的關系延伸到城市、地區,把區域觀念引入建筑與規劃中來,把城市擴展到區域范圍中。不僅要研究物質,還要研究經濟、人文,考慮精神生活的需要。
當前,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人居環境評價標準的建立。這是一個非常艱巨的工作,因為各個國家的評價體系不一樣,各地區和各個城市的情況也不一樣。要制定這個評價體系,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融貫綜合的研究人居環境科學。人居環境科學是圍繞著地區開發、城鄉發展及其諸多問題進行研究的學科群,它是連貫一切與人類居住環境形成與發展有關的,包括自然科學、技術科學與人文科學的新的學科體系。研究人居環境時要融貫地綜合研究,把社會科學體系和自然科學體系結合起來。在研究實際問題時,宜善于分析,尋找各相關系統之間的聯系與結合。比如建筑要發展綠色建筑、生態建筑,城市要建設綠色城市、生態城市。
人居環境科學著重研究人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強調把人類聚居作為一個整體,從政治、社會、文化、技術等各個方面,加以系統地、綜合地研究。所以,人居環境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要有一個整體的思想。建立從區域到建筑的整體設計觀。這樣一來,我們從區域到城鄉的城鎮體系,到城市、到社區、到建筑本身,都成為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
人居環境除了有它的科學內容以外,還有其深厚的人文內涵。這不僅僅是保護幾處遺產,或者保護幾個文物建筑,還要包括歷史文化環境和風貌。我們不能僅僅做到改造舊城,還要另起爐灶,要在中國的文化里面找到內涵。重視人居環境的人文內容。
現在,一些項目建設時提出要多少年不落后,很多東西匆匆忙忙上馬,結果建成后五年甚至當時就落后了。這實際上是思想的落后。我們應該想到,現在建造的東西是要傳給子孫的,應該考慮歷史會怎么評價我們這一代。
總之,我們的時代任務是要“究天人之際”,講究人工與自然的結合;要“通古今之變”,保護好城市的歷史;要“評中外之得失”,吸取外國優秀的文化和經驗;要“成一家之言”,創造自己的人居環境建設理論。現在借鑒國外優秀的文化和經驗當然有必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創造自己的東西,才能跟上時代。每個地方的人文環境不一樣,自然環境也不一樣,每個地方在考慮人居環境建設的時候不能走同樣的路子。中國應該有自己的人居環境建設理論。中國人是聰明的,中國文化是一直延續的,在這個世紀,中國人應該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