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資深景觀設計師,香港三境四合(SML)國際設計集團執行董事張啟勇還是一位環保主義者,也許這和他曾求學于華南熱帶農業大學有關,也許這和他的出身或者天性有關??傊诰坝^設計這個似乎是附屬于房地產業的新興行業里,張啟勇本人,以及他的團隊,即北京三境四合景觀規劃設計事務所的伙伴們,都是在事業方面和精神方面有追求的設計師,其中就包括了對生態文明,對環境保護,對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想法和底線,為此,他們曾拒絕了一個破壞湖濱生態的“大項目”。
景觀設計: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毫無疑問,景觀設計是一個新興行業。但與其說它是房地產行業蓬勃發展的衍生物,倒不如說是時代與社會進步的必然產物。這是記者在深入了解了該行業的歷史、現狀和未來之后的一點參悟。
對此,張啟勇表示贊同。他并且舉例說,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為保護我們的國寶大熊貓,在四川設立了著名的臥龍生態保護區,其實那里就有景觀設計的工作。那時候可能沒有“景觀設計”這個叫法或概念,但并不表明實際工作中沒有這個行業。他舉例說他的同樣學園林專業的校友,做畢業設計作品,就是江蘇麋鹿保護區的規劃設計。到現如今,全國各地除普通商品住宅小區以外,很多旅游度假區的規劃、城市開發的設計等等,都離不開景觀設計。
張啟勇說,如果換一個角度,從中國古代看,無論是北京的故宮,還是蘇州的園林,也都有景觀設計的實際工作在里頭。而說到中國古代園林與當代景觀設計之間的關系,張啟勇說其實有很多角度可以談。最明顯的一點是,我國古代建筑也好,園林也罷,都遵循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這一點,在北京的日、月、天、地四個祭壇的規劃建造和設計中表現最突出。而實際上,現代的景觀設計雖是西方舶來品,但也同樣講究“少就是多”,講究“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他說,景觀設計其實很簡單,怎么說它簡單呢?比如說畫一條路,其實并不需要絞盡腦汁的標新立異,奇形怪狀,有時候連接點之間的直線就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只要是符合場地的實際情況,滿足基本功能,做到合理,那就是好的景觀設計。然而景觀設計有時候也很復雜,因為它綜合了很多方面的思考,建筑學,工程學,藝術,人體工程學,植物學,社會學,心理學等等。有時設計師還要考慮場地自身特征。各方面因素都考慮到了,才能做出一個好的景觀設計。
三境四合:中西合璧,天人合一
張啟勇及其所在的三境四合景觀國際,其主要作品有:安徽活海·歡樂水世界、青島大青山旅游度假區規劃、日照原海映像別墅、首創股份陽光·公園一號、四方地產宜昌路項目、青島達令港艾美酒店、濰坊恒信·金水岸等知名項目的景觀設計等等。
其中,山東省青島市四方區宜昌路的一個項目,雖然是成本相對較低的保障房項目,但張啟勇卻因地制宜,做出了很高的水平。
那里的樓高30多層,樓間距很小,留給設計師的空間是一個很壓抑的院子??紤]到居民的各種實際需要,以及陳本造價,與周圍環境協調美觀等因素,張啟勇和他的團隊,從青島的“島”字入手,設計了磚砌的一個個“小島”:有的邊緣用石材和木頭做成座椅,有的中間是供孩子們嬉戲的沙坑,互相交錯,形成自由靈動的空間。并且因為起伏、植被等原因,讓人的視線看起來富于變化,把本來狹小的空間放大了。如果用通常手法,是要固定好各種線路,但這個項目他們打破常規,使路線顯得并不固定,地形也有變化,每一個點上的選擇有多樣性,居民要穿好幾遍才能走完,人在里面很有樂趣,并且兼顧了大人散步、小孩玩耍、寵物遛彎等需要。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就是,使用新材料,成本低而效果好。大量使用環保便宜的透水混凝土,紅磚砌的墻,又是座椅的靠背,不僅有高低起伏,還將車庫圍合起來,保證安全性。墻是鏤空的,陽光照進來,斑斑駁駁,很有韻味。這個項目獲得了2012年第十四屆中國住交會“CIHAF設計中國——景觀設計”優勝獎。
張啟勇認為,在當代,一個好的景觀設計,起碼要抓住場地的氣質,做出具有場所精神的景觀。什么是“場所精神“呢?古羅馬人認為,所有獨立的本體,包括人與場所,都有其“守護神靈”陪伴其一生,同時也決定其特性和本質。“場所”這個字在英文的直譯是PLACE,其含義在狹義上的解釋是“基地”,也就是英文的SITE。在廣義的解釋可謂“土地”或“脈絡”,也就是英文中的LAND或CONTEXT。談建筑,要從“場所”談起,“場所”在某種意義上,是一個人記憶的一種物體化和空間化。也就是城市學家所謂的“SENSEOFPLACE”,或可解釋為“對一個地方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一個小(S)尺度的場地,其場所精神比較容易把握,它跟建筑風格,出入口設置,甚至場地自身形狀都有關系。這些特征就構成了其獨特的場所精神。如果再從中等(M)尺度上去考慮,公園,小區,園區的景觀設計要考慮的東西就趨向于多樣,比如土壤情況,本土植物,本地文化,地勢變化,周邊交通,人口,與居住區域,辦公區域的銜接,功能劃分等等。這些限制共同構成了這塊場地的獨特場所精神。從大(L)的尺度,宏觀的角度去看,它所處于的大區域,緯度,氣候,歷史人文,等等都能影響其自身氣質。海濱有海濱的氣質,山區有山區的氣質。而同樣是海濱,南方的海與北方的海也有所不同。就算是同屬北方的兩片海,靠近山脈的海與靠近平原的海給人的感覺也不一樣。每個項目的尺度是不一樣的,同一個項目站在不同的尺度上去看,所考慮的問題也不一樣。
張啟勇說,這就是三境四合公司團隊從三個尺度(SML)去考慮景觀設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這三點,就能達到天人合一。
理念追求:君子生財,取之有道
說到公司的名稱和宗旨,張啟勇介紹說,所謂“四合”,是指天、地、人、神。這里的“神”是指精神。而三境,除了大中小(SML)三個尺度的含義外,還有一個含義,就是佛家講的三境界說:第一是凈,即干凈,就是說我們的作品要簡潔明快,不蕪雜;第二是靜,即安靜,就是說好的景觀設計要能使人在喧囂的生活氛圍中解脫出來,安靜下來;第三是敬,即有所敬畏,有個說法叫人定勝天,實際上最高的境界是天人合一,我們對大自然要有所敬畏。景觀設計,要順其自然,不能搞“二次破壞”。
從張啟勇及其團隊的經營實踐來看,他們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該公司曾經在安徽武昌湖接了一個項目,開發商準備用大壩截湖,在枯水期營造湖景,但卻肯定影響整體生態。張啟勇堅決反對,最后因為價值觀不同項目沒有合作。但他不后悔,他說設計師要有底線,這個項目雖然可以盈利,但是破壞濕地生態,甚至對白鷺過冬都有影響,這是我們堅決抵制的。
同樣,在承接山東萊陽五龍河旅游景區的景觀設計項目時,張啟勇提出,要把生態保護因素放在第一位。因為一旦破壞,就無法挽回,修復需要很長時間。他向開發商建議,在沿河,要劃出絕對保護性區域,要有保護性紅線,不允許人和任何形式的開發,在一定半徑之外,搞半保護性質的開發,在遠離區域搞點式開發……
說起生態和環境的保護問題,身為設計師的張啟勇特別強調自身和公司的責任感,同時也呼吁方方面面都來想辦法,出主意,做實事。他說總的原則是人類的生活要和大自然協調,要讓自然融入生活,而不是完全改變自然,那也是不可能的。
對于行業現狀,張啟勇坦承業界隊伍良莠不齊,“我們只能從自己做起,對客戶負責,對社會負責。”他說自己這個團隊不求大,這樣每個項目都能集中投入精力,力求做到最好,并盡量為開發商節約不必要的成本。
最后,張啟勇說,“我進入這個行業八九年了,感慨很多。記得我繪畫方面的啟蒙老師說過,你要畫好一幅畫,首先要把構圖布局的基礎弄好,顏色不能過于飽滿,要有留白,要有余地可再發揮,這樣一來,一副好畫是可以永遠畫下去的。我想景觀設計也是一樣,還可以從很多角度更提高,不是堆砌,而是用新材料,使用新手法。我在深圳好多年,對于行業里有些公司和設計師那種大圈套小圈,千篇一律的做法非常反對。我們三境四合自己的作品,追求每一個項目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是設計師應有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