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百科 » 正文

      大葉黃楊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10-13  

      大葉黃楊介紹

      大葉黃楊(學名:Buxus megistophylla Levl.):灌木或小喬木,高0.6-2米,胸徑5厘米;小枝四棱形,光滑、無毛。葉革質或薄革質,卵形、橢圓狀或長圓狀披針形以至披針形,葉面光亮,僅葉面中脈基部及葉柄被微細毛,其余均無毛。花序腋生,花序軸長5-7毫米,有短柔毛或近無毛;苞片闊卵形,雄花8-10朵,雌花萼片卵狀橢圓形。蒴果近球形,長6-7毫米,宿存花柱長約5毫米,斜向挺出。花期3-4月,果期6-7月。

      生山地、山谷、河岸或山坡林下,海拔500-1400米。產中國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

      大葉黃楊是灌木或小喬木,高0.6-2.2米,胸徑5厘米;小枝四棱形(或在末梢的小枝亞圓柱形,具鈍棱和縱溝),光滑、無毛。葉革質或薄革質,卵形、橢圓狀或長圓狀披針形以至披針形,長4-8厘米,寬1.5-3厘米(稀披針形,長達9厘米,或菱狀卵形,寬達4厘米),先端漸尖,頂鈍或銳,基部楔形或急尖,邊緣下曲,葉面光亮,中脈在兩面均凸出,側脈多條,與中脈成40-50度角,通常兩面均明顯,僅葉面中脈基部及葉柄被微細毛,其余均無毛;葉柄長2-3毫米。

      花序腋生,花序軸長5-7毫米,有短柔毛或近無毛;苞片闊卵形,先端急尖,背面基部被毛,邊緣狹干膜質;雄花:8-10朵,花梗長約0.8毫米,外萼片闊卵形,長約2毫米,內萼片圓形,長2-2.5毫米,背面均無毛,雄蕊連花藥長約6毫米,不育雌蕊高約1毫米,雌花:萼片卵狀橢圓形,長約3毫米,無毛;子房長2-2.5毫米,花柱直立,長約2.5毫米,先端微彎曲,柱頭倒心形,下延達花柱的1/3處。

      蒴果近球形,長6-7毫米,宿存花柱長約5毫米,斜向挺出。花期3-4月,果期6-7月。

      該種的小枝,葉和大花黃楊相似,但花序及果實明顯不同。

      大葉黃楊綠籬多少錢一株

      你好,大葉黃楊種植基地那邊的冠幅都在30公分左右所以每平米20-20棵即可,但是不可避免外地的大葉黃楊綠籬只有高度沒有冠幅,價格是便宜了,你每平米需要多種好多柱。

      大葉黃楊和黃楊的區別

      大葉黃楊也叫冬青,又名冬青衛矛,原產日本。為常綠灌木,葉色濃綠,邊緣有鋸齒。枝葉繁茂,四季常青。是綠化環境和用做綠籬的花木品種之一。
      冬青適宜種植在濕潤半陰處。喜肥沃土壤,在一般土壤中也生長良好,對環境要求不嚴格。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耐寒性較強,耐陰,耐干旱瘠薄,宜在肥沃、疏松的沙壤土中生長。


      常用扦插繁殖,以梅雨季節扦插生根快。選擇半木質化成熟枝條,12-15厘米長,插入沙、土各半的苗床,插后20-25天生根。
      移植苗不宜在春季3-4月進行,小苗可裸根栽根,大苗需帶土球。栽植后土壤必須踩實,并澆足水分,盆栽暫放半陰處。生長期保持土壤濕潤,每2個月施肥1次。通過修剪整株進行造型。冬季停止施肥。
      常發生葉斑病,用65%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灑。蟲害有介殼蟲、斑蛾和尺蛾危害,可用90%敵百蟲原藥1500倍液噴殺。
      大葉黃楊新葉嫩綠潔凈,葉有黃、白斑紋,清麗幽雅,是理想的綠籬和盆景材料,適用于門庭和中心花壇布置,也可盆栽觀賞。常見有金心大葉黃楊和金邊大葉黃楊。
      小葉黃楊
      拉丁名 Buxus microphylla
      別名 瓜子黃楊
      科名 黃楊科
      形態特征 常綠灌木或喬木。莖和小枝四棱形,有短柔毛。葉對生,革質,橢圓形或卵圓形,表面有柔毛,背面無毛。花簇生在葉腋或枝條頂端,4月開花,花淡黃綠色,沒有花瓣,有香氣。果球形,9——10月成熟。
      生長習性 中性,耐寒性弱,抗污染
      主要用途 庭植觀賞、綠籬。

      大葉黃楊病蟲害防治

      1.主要病蟲害發生特點

        (1)大葉黃楊白粉病。白粉病是大葉黃楊育苗和綠化帶中常見的病害,主要發生在葉片正面,葉背也時有發生。病斑圓形白色,周邊為放射狀,嚴重時,小病斑合成邊緣不清晰的大片白色粉斑,擦去白色粉層,可見到黃色斑。造成葉片皺縮,病稍扭曲,提早落葉。

        白粉病病原為真菌,還可為害其它黃楊類植物。病原以菌絲和子實體在病株或病殘體上越冬,翌年5月可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黃楊生長期病菌可多次侵染,6—7月高溫高濕、種植過密有利于病害發展。8月30攝氏度以上高溫情況下病情下降,到秋季又出現發病小高峰。

        (2)大葉黃楊炭疽病。發病初期葉片出現水漬狀黃褐色小點,病鍵交界不明顯,以后病斑擴大,后期發病部位發黃,病斑上出現小黑點(即分生孢子盤),排列成明顯或不明顯的輪紋狀,常常造成葉枯,提早落葉。炭疽病病原為真菌,以分生孢子盤在病殘體及土壤中越冬,也可以以分生孢子和菌絲體在植株病組織上越冬。翌年春末分生孢子借昆蟲和風雨傳播,分生孢子從氣孔或傷口侵入,黃楊生長期可受到多次重復侵染,每年以夏秋季節發病最重。一般在植株傷口較多、植株過密、通風不良、氮肥施過量、植株生長細弱的情況下病情加重。

        (3)日本龜蠟蚧。屬同翅目蠟蚧科。除危害大葉黃楊外,還可危害其它150多種木本花卉、果樹;食性很雜,繁殖力強。危害嚴重時,寄主新稍及葉背布滿蟲體,常引發霉污病,致使植株衰弱甚至死亡。

        該蟲一年發生1代,以受精雌成蟲在枝條上越冬,翌年5月開始產卵,6月上、中旬為產卵盛期,卵產于蚧殼內,每頭雌成蟲平均可產卵1000粒左右,卵期20天左右,6月下旬至7月中旬為若蟲孵化盛期,初孵若蟲爬到葉片上危害,固定刺吸汁液,其后分泌蠟質物,逐漸形成星芒狀蚧殼。危害1個多月后,雌雄若蟲的蠟質蚧殼發生明顯變化。雄若蟲2齡,于9月上旬羽化為雄成蟲,交配后死亡;雌若蟲3齡,隨著蟲體各次蛻皮陸續從葉片上遷移到枝條上危害,受精后于10月下旬開始越冬。

        (4)二點葉螨。屬真螨目葉螨科。可危害100多種花卉、樹木、果樹和農作物。刺吸危害葉片,葉片出現退綠黃點,造成葉片無光澤,早脫落。

        北方地區每年發生10代左右,以受精雌成螨在土縫、樹皮縫等處越冬,翌年春季開始繁殖。主要進行兩性生殖,如缺雄成螨時也可以孤雌生殖,其后代均為雄性。每頭雌螨平均可產100多粒卵。7—8月份高溫、干旱少雨時繁殖迅速,危害猖獗,易發成災。該螨有吐絲拉網習性,常在葉背主脈附近絲網下棲息。10月份進入越冬。

        2.綜合防治方法。只要根據以上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及時進行預防,其危害能夠顯著減輕,甚至可以有效避免。

        (1)消滅蟲源菌源。結合整形修剪,清除枯枝、病殘枝、帶蟲枝,并集中燒毀,以減少菌源和蟲源。

        (2)加強管理。育苗和綠化栽植不宜過密,改善通風透光條件;管理操作中盡量避免造成植株傷口;不要過量施用氮肥,增施磷鉀肥。營造不利病害侵染的條件,提高植株抗病抗蟲能力。

        (3)化學藥劑防治。在病害發病初期和害蟲低齡初發期進行。白粉病可用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噴霧,炭疽病用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噴霧,龜蠟蚧用40%氧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乳油600—800倍液噴霧,二點葉螨可用1.8%阿維菌素或15%掃螨凈乳油3000倍液噴霧。如果多種病蟲混合發生,可用以上藥劑混合噴霧,進行兼治。

      大葉黃楊生長習性

      大葉黃楊喜光,稍耐陰,有一定的耐寒力,在淮河流域可露地自然越冬,華北地區需保護越冬,在東北和西北的大部分地區均作盆栽。對土壤要求不嚴,在微酸、微堿土壤中均能生長,在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長迅速,分枝也多。
       
       
      [ 植物百科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植物百科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