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院校 » 正文

      中國農大探討植物聲學研究與應用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6-05  

        我國對植物聲學運用由來已久,1000多年前《夢溪筆談》就有記載:“虞美人草聞樂而舞。”而如今,來自全國的研究人員通過應用實踐證明:聲頻可對作物生長產生明顯的增產增效作用。近日,全國植物聲學研究與應用進展學術研討會在中國農業大學召開,農業部設施農業工程重點實驗室組織學術會議,國內各地專家圍繞植物聲學這一主題總結交流了研究成果,研討植物聲頻反應的生物機理。

        專家學者在水稻、小麥、玉米、蔬菜、棉花、茶葉等作物上進行了植物代謝生理、聲波對細胞周期影響等基礎研究,研究表明,作物接收適合分貝和頻率的聲音后,增加產量、提高品質、增強抗病性,還能節省肥料。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侯天偵介紹國內外對植物聲學的主要研究成果。他分析,聲頻可以通過生物力學加快細胞分裂,并對植物內源激素含量水平均有影響。清華大學教授席葆樹在研究中還發現,植物細胞活性一定范圍內隨著聲波強度增強而增強,但強度過大,聲波的影響會回落甚至產生抑制作用。在生產應用方面,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徐文燕博士對比實驗表明,植物聲頻控制技術可以使雜交水稻增產5%。新疆兵團科技市場協會會長高彤山同樣證實,這項技術可以使棉花增產12%,他測算采用該技術的投入產出比達1:5。重慶大學、黑龍江農墾哈爾濱分局、浙江科技學院、內蒙古河套大學、安徽休寧榮山茶場等專家的研究,都表明聲頻對作物生長產生了許多積極影響。研討中,專家們也提出要加強理論研究和數據支持,增強說服力和展示度成立學術交流與技術合作平臺,統籌力量來推進相關領域的理論研究和技術推廣等建議。

        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李召虎在會議中指出,當前國內植物聲學已在生產中付諸實踐,并取得了良好效益,但還存有空白,缺乏基礎理論研究。他希望研討會的召開能推動相關理論研究的發展和在生產中的進一步應用。

        中國農業大學農業部設施農業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李保明教授說,我國在植物聲學方面的研究并不比國外落后,組織這次會議著眼于為全國從事相關領域研究的專家學者搭建學術交流平臺,促進合作機制,希望集中力量推動相關領域的發展。對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生命科學部楊新泉處長也表示,基金會將會支持相關的基礎研究。

        (記者鐘華 通訊員劉赟強)

       
       
      [ 院校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院校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