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院校 » 正文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建設生態型園林式校園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5-29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是在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院士的親切關懷下,創辦發展起來的我國第一所生物工程類普通本科高校,也是湖北省目前唯一一所擁有學士學位授予權的獨立設置的民辦本科院校,已有17年的發展歷史,校園占地面積1312畝,在校師生近2萬人。

        學校位于武漢東郊、長江之濱、香爐峰下、武湖南端;沖積平原,土壤肥沃、水源豐富,為我校園林綠化建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在校園建設過程中,我校以"生態型園林式校園"為建設目標,高標準、高起點的打造現代大學園林。長期以來,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校園建設,始終把園林綠化工作作為學校硬件建設的重要內容。相繼成立了校園園林建設與管理中心、綠化委員會等,配備了以資深教授為首的專家組和懂專業、技術強、骨干力量為主的專業綠化工作隊伍,集思廣益,共同謀略校園園林綠化建設工作。經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今天的武生院已是校園綠地率達90%以上,規劃合理、景觀別致、植被豐富、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綠色生態型校園,處處體現著環境育人的理念。

        早在2004年學校就被評為"湖北省園林式學校"。近幾年來,隨著學校辦學層次不斷提高,學校對校園綠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和要求。通過全面布局,全方位的實施美化、亮化以及信息化系統工程,逐步形成了現代大學園林格局。

        一、植物配置科學,體現生態園林

        園林植物配置是校園環境建設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立足于生態型園林校園建設目標,針對平原湖泊的地形、土壤及氣候條件,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做到了科學合理的植物配置,既美化了環境,又調節了校園氣候。

        1.種類繁多,多樣性強

        校園綠化植物品種繁多,達70余科、200余種,生物多樣性強。主導品種有法桐、香樟、雪松、廣玉蘭、銀杏等大型喬木;有桂花、紫荊、紫薇、櫻花等花灌木;有月季、菊花、杜鵑等花卉植物;有紅葉石楠、黃楊、春鵑、夏鵑、紅繼木等色塊植物;有馬蹄筋、白三葉、馬尼拉等草坪植被,整個校園植物呈現出豐富多彩,層次分明的綠化景觀效果。

        2.精心設計,科學配置

        校園綠化環境建設堅持科學合理的標準,組織專家、學者、專業人士反復探討、論證,精心布局,科學設計,使整個校園的綠化植物(如喬木、灌木、花卉、草本、地被植物等)構成的群落之間相互協調,有復合的層次和相宜的季相。在配置時,遵循統一、調和、均衡、韻律四大基本原則;在植物的景觀設計中,植物的樹形、色彩、線條、質地及比例都有一定的差異和變化;在具體的配置中,注重把觀花植物與觀葉植物相結合,如四季苑池邊種植了柳樹,旁邊套植了桃樹,形成了桃紅柳綠的觀賞效果;注重把喬木和花灌木及地被植物相結合,形成高低錯落的立體綠化效果;注重把落葉植物與常綠植物相結合,以給人不同季相變化感覺,同時也避免了植物間相互直接競爭。經過多年的建設,已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種群穩定的群落結構,達到了春花爛漫,夏蔭濃密,秋彩斑斕,冬樹常青的校園綠化效果。

        3.和諧統一,個性突出

        整個校園綠化環境,重點突出,和諧統一,又彰顯個性特征。在長期的校園綠化環境建設中,我校建有一批像松園、梅園、柏園、桂園、中園、西園、薈萃園、翠竹苑、木丹園、木蘭園、菊園、枇杷園,銀杏路、桂花路、櫻花路、法桐路等不同個性的綠化特色景觀。突出生態園林特色,以植物造景,分別種植各類景觀植物,形成良好的景觀效果和生態效益。松園里種植了不同的松樹,巍巍挺拔于園中;柏園栽種了形狀各異的柏類樹種;梅園里有十多個品種的梅花,每當冬雪飄落之際,滿樹梅花獨傲枝頭;桂園里桂花飄香,香氣怡人;銀杏路兩旁的銀杏每遇深秋,一片金黃;陽春三月,櫻花路上櫻花飛舞;炎炎夏日,走在法桐路上,夏蔭濃密,微風習習……形成了一園一景,一路一景的個性效果。

        二、規劃設計創新,彰顯文化內涵

        我校校園在景觀規劃時,除了考慮充分滿足良好的服務和使用功能,例如漫步、坐憩、曬太陽、遮蔭、休閑交流、學習、集會等戶外活動提供充足的場地或場所外,更注重文化內涵建設,以達到環境育人的目的。

        1.功能分區健全

        為了方便廣大師生的生活和學習,校園功能分區豐富、完善。教學區、辦公區、生活區、廣場、娛樂休閑區、綠地、道路等功能分區明顯、完善。各分區之間相互連通,又各自成景,很好地服務了廣大師生。

        2.設計理念先進

        "以人為本"、"亮化校園"、"信息化校園"、"美化校園"、"健身校園"等理念在我校校園建設中得到了充分體現。校園隨處可見的石桌、石凳、條椅等設計體現了以人為本;不同形式及顏色的燈光,點亮了校園的夜空;每棟教學樓、學院主干道及公共廣場前的電子顯示屏,透露出的是信息化校園;體育館、休閑綠地旁的體育健身設施,滿足了廣大師生休閑健身的需要;利用不銹鋼、鋼筋、水泥、霓虹燈、音樂等現代材料或元素,大大提升校園的檔次和品位;處處有花,時時有花;移步換景,巧借透景、障景,形成了獨特的校園美景。

        3.人文內涵厚重

        我校校園的各景點透露出厚重的人文氣息及文化內涵。如校園隨處可見的碑廊石刻、楹聯、置石、假山、噴泉、樓臺亭榭等,以形悅目,以文悅心,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大學精神;晨光湖景區,湖的形狀似中國地圖,寓意來之全國五湖四海的莘莘學子要努力學習,報效祖國;湖的東邊是在水一方,為師生提供聚會或篝火晚會的場所;湖的南邊是晨光廣場,有九龍壁和中華柱遙相呼應;湖的西面有致遠舫,北面有孔丘臺,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問天湖形似一把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每當仲夏來臨之際,滿塘的荷葉、荷花翩翩起舞,美輪美奐;桃園廣場的設計以詩經《桃之夭夭》、三國"桃園三結義"、唐代詩人李白詩《贈汪倫》、晉陶淵明《桃花源記》為歷史背景,廣場中心有現代音樂噴泉,四周栽植桃樹,另有桃花軒、桃花洞、桃花嶺、桃花源等景點,仿佛再現了"桃園三結義"的情景,令人想起了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的千古絕句;由求索書院、水杉情緣、楚風楚韻、荊楚風流組成的楚風園更是體現了厚重的荊楚文化底蘊,置身園中,深感屈原、李時珍、諸葛亮、陸羽等歷史名流的大家風范,讓師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愛國主義教育;教師公寓群長河港灣的中心花園--流水知音系列音樂廣場,展示了現代園林的魅力,既為教師休息娛樂提供了場地,又讓廣大教師體會到了園林的意境。

        通過這些極具人文氣息、文化內涵的園林精品,啟發了學生的心智,達到了環境育人的目的。

        三、科學養護管理,增強環境意識

        校園園林綠化建設,重在管理。校園內的園林景觀點、山林、公共綠地、行道樹及主干道綠化帶、苗圃、花圃等,嚴格按國家及省、市有關規定以及樹木的生態習性,實施科學養護和管理。

        一是建立養護制度。除專職隊伍養護外,按照就近、便利原則,學校建立園林綠地領養制度。對園林景點實行分片領養,即將其劃分到系、部、班、組,由師生兼職養護。而對于宿管部、大樓部庭院內的綠地,則實行誰管轄、誰領養的制度。組織專班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檢查評分,并將檢查結果排序公布;進一步強化了師生員工愛綠護綠、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理念。

        二是建立管理制度。綠化委員會制定《武生院園林綠化管理辦法》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原因損壞校園樹木花草和綠化設施;確因基建需要砍伐樹木花草,必須請示綠委辦,經主管部門批準方可移植。基建完成后,并按規定補植或采取其他補救措施。

        與幾十年甚至百年的老牌名校相比,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只是一個"稚嫩青年",但是,對校園綠化建設、打造生態園林型校園來說,我們更容易接受園林發展的新思想、新工藝、新材料。因此我們應積極規劃、總體布局、快速發展,將學校打造成綠色、和諧、文明的生態校園。
       

       
       
      [ 院校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院校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