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院校 » 正文

      《燕園草木》出版—北大有了自己的植物志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6-15  

        2011年9月2日下午,“桃李芬芳遠,燕園草木深”暨《燕園草木》(精裝版)新書首發式在北大新生物樓一層的陽光大廳舉行。

      \

        本次活動由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京大學發展規劃部、北京大學國際合作部、北京大學校友工作辦公室、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大學綠色生命協會等共同主辦。

        《燕園草木》一書由北京大學原校長許智宏和生命科學院副院長顧紅雅共同主編,歷時一年多,薈集了校內外多個部門院系的近二十位專家、學者和學生,篩選了185種校內常見及特色植物,對每一種植物都進行了中英文的植物學形態、分布區域、生長習性的描述,部分植物還附有雋永的散文短文,或者節選自季羨林、宗璞等名家,或者出自其他北大師生飽蘸深情之筆觸。

        該書另一大亮點是豐富精美的植物照片,這些照片都是在上萬張圖片中精選出來的,通過簡潔的設計和高水平的印刷呈現了北京大學校內豐富的植物生態和草木花卉獨特的美感。

        其實世界上許多著名大學都有自己的植物園,如牛津、劍橋等,出版其植物志、植物圖譜也屢見不鮮,但在中國還很罕見。《燕園草木》可以說是國內罕見的集中如此高端的植物學家和制作團隊精心打造出來的一所大學自己的植物志。其實國內的大學有很多有著很好的生態環境和資源,《燕園草木》的出版或許是個很好的范例和啟示,激發國內其他大學重視和塑造自己的生態文化。

        《燕園草木》一書的緣起,除了來自對西方大學的借鑒之外,更為直接的是北大特殊的自然和人文環境。北京大學校址所在地,正如許智宏校長在《燕園草木》中說的,從明朝米萬鐘的勺園算起,至今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其間飽經風雨滄桑,私家園林、王公宅第、大學校園無數次的興廢更迭,積累了極其豐富的、其他大學難以企及的人文和自然的厚度。校內的古樹有500多株,其中最古老的早在康乾盛世的和珅府邸內就已經開枝散葉了。而更為重要的是,作為國家級的文物保護單位未名湖景區,植物和建筑、地形一樣都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失去或改變了這里的植物分布,園林就不是這座園林,景觀就不是這個景觀了。

        植物在北大除了具有如此重要的自然和歷史意義之外,對所有北大人的生活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季羨林和宗璞可以說是將這種意義發揮到了極致,他們用極其細敏的心和筆書寫了對北大里面一草一木的感受。草木不僅對北大校園里生活的人發生著直接的作用,就是對離開了北大的校友們,也成了他們關于北大記憶中最為鮮活和生動的組成部分,經過很多人的追憶和描摹,有些草木已經具有了一種文化上的象征意義。

        對于北大豐富深厚的植物傳統來說,《燕園草木》或許還只是開始,更多的意義和價值等待挖掘。

        該書的出版和首發受到了校內外各方廣泛的重視。副校長李巖松、中科院植物所專家汪小全、臺灣林業試驗所原所長金恒鑣等都與會并致詞。原校長許智宏作為主編向大家推介了該書,并向部分參與互動的同學贈送了簽名的新書。

       
       
      [ 院校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院校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