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動態 » 正文

      植物“大腦” 可控制種子發芽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6-19  

        據英國物理科學新聞網站6月5日報道,當天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上的研究報告中,伯明翰大學的科學家證明這種在速度與準確性之間的取舍是由植物中的一小組細胞控制的,它們的運轉方式類似于人類的大腦。

      植物“大腦” 可控制種子發芽

        報道稱,決定何時發芽是植物一生中做出的最重要決定之一。發芽太早,植物可能會受到冬季惡劣條件的傷害;發芽太晚,又可能競爭不過其他較早發育的植物。

        科學家指出,植物的這一“決策中心”名為阿拉伯芥(又名擬南芥),包含兩種細胞,一種能夠促進種子休眠,另一種則可以促進種子發芽。這兩種細胞通過移動的荷爾蒙進行交流,類似于我們的大腦在決定是否采取行動時的機制。

        科學家利用數學模型證明,這些分離的細胞之間的交流決定了植物對環境的敏感性。按照這一理論,他們使用一種變異植物——這種植物的細胞之間的化學聯系更加緊密,相當于強化了“電路元件”之間的交流——證明,發芽的時機取決于這些區域內部發送的信號。

        研究報告第一作者、伯明翰大學生物科學院教授喬治·巴塞爾說:“我們的研究揭示了植物決策中心的內部元件之間存在一種至關重要的分離。在人類的大腦中,這種分離被認為導致了時間延遲,理順了來自環境的嘈雜信號,提升了我們做出決定的準確性。在種子的大腦中,這些組成部分的分離看來對它的運轉同樣至關重要。”

        參加這項研究工作的伯明翰大學生物數學家伊恩·約翰斯頓博士補充說:“電路元件的分離擴大了對環境刺激作出反應的種類范疇。這就像是在決定去不去電影院之前,讀四遍同一名影評人的影評和讀四名不同影評人的影評之間的差別。”

        據這一描述植物決策功能的數學理論預測,與穩定的環境相比,在面對多變的環境時——比如波動的氣溫——更多的種子會發芽。科學家在實驗室里對這一理論進行了檢驗,結果發現植物的行為確實如此。

        巴塞爾教授說:“我們的研究對于了解農作物和種子的生長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他說:“現在可以將這一知識應用到商業作物上,以促進和同步發芽過程,提高作物產量并減少除草劑的使用。”

       
       
      [ 院校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院校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