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就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紀錄片《穹頂之下》再次將霧霾防治拉回公眾視野。對于這個無法逃避的問題,公眾在吐槽之余,或許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防治,兩會上的各路代表委員們就為此開了個好頭。他們不僅從推廣清潔能源、保護耕地紅線等角度出發,為生態文明建設出謀劃策,還提倡全民協力治理霧霾,為建設“美麗中國”出一份力。
全國人大代表許為鋼:全社會、全方位、立體式治理霧霾
“治理霧霾應該全社會、多層次、立體式地治理。”全國人大代表許為鋼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隨著城市建設進程的加快,經濟發展與環境容量的矛盾日趨凸顯。受經濟結構和當前所處發展階段等因素制約,生產生活污染排放已經成為影響空氣質量的主要原因。許為鋼表示:“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處于一種矛盾狀態之中,我們應該科學平衡二者關系。”
作為一個農業工作者,許為鋼首先建議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化肥和農藥及其有害代謝物、降解物對環境和生物會產生嚴重污染。農藥及其在自然環境中的降解產物會污染大氣、水體和土壤,破壞生態系統,甚至引起人和動植物的急性或慢性中毒。
他說:“我專門做了專題調研。以化肥為例,一些發達國家每公頃耕地化肥的使用上限為225公斤,我國生態縣建設中化肥的使用上限為250公斤,但全國化肥的實際用量平均水平已超過440公斤。我國農藥使用量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我國目前年使用175萬噸左右的各種農藥,其中七成都進入土壤、空氣和水域中,只有30%直接作用于目標生物體。”
其次,他提倡房屋簡單裝修,并推薦使用環保建材。使用不達標的建材裝修后,室內會揮發出甲醛、苯、甲苯、TVOC等有害氣體,從而危害人體健康。
大氣污染源解析研究表明,目前,機動車尾氣、燃煤煙氣、煙塵處于大氣排放源的前三位,是PM2.5的主要來源,約占總量的75%以上。其中,包括機動車尾氣中的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和顆粒物;各地燃煤鍋爐排放的煙塵、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各類建設工地的施工揚塵和物料堆場、道路等產生的煙塵。
因而,他建議公眾盡量低碳出行,減少機動車尾氣排放;多開發清潔能源,降低煤炭在能源中的比重。
他還分析說,有些地區的霧霾是外來污染物的輸入,因此,治理霧霾需要各地聯合。他以西安為例解釋道,在常年東北風主導風向的影響下,西安受山西等地上風向輸入型污染影響較大。輸入物在秦嶺山前平原地區匯聚沉降,導致污染物累積,給當地環境造成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