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話‘十三五’,同繪新藍圖”。未來5年,百姓對首都城市最期待的是什么呢?交通出行、入學就醫、文化生活、生態環境……在眾多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領域,他們提出了哪些真知灼見?
交通出行篇
一卡通功能覆蓋面更廣
一者,希望一卡通能覆蓋市民出行的更多需求,不止包括乘坐公共交通功能(公交、地鐵、出租車、公共自行車租賃),還能整合某些日常生活繳費功能、交通違章罰款功能等。
二者,北京市政府與移動公司合作推出的市民主頁手機客戶端,確實方便市民查閱政務信息和享受其他個性化公共服務項目,但APP更新不及時問題一直沒解決。希望該公共服務平臺能在方便市民查閱信息外,也盡快完善亟須解決的矛盾問題,別讓它淪為“僵尸手機軟件”,與此同時,可考慮將與市民日常生活相關的查詢類和辦理類事項多融入平臺,如醫院掛號,方便市民隨時隨地快捷完成就醫掛號程序。
推動新能源汽車的使用
應持之以恒推動新能源汽車的使用。公車方面,由政府機關帶頭,公車在市內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車,推廣分時租賃業務。私家車方面,繼續加大市民購置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引導力度,在充電、停車費、路橋費等方面出臺更明確的優惠政策,推動落實現有小區和在建小區建設充電裝置的強制性規定。
P+R停車場要多建一些
許多住在地鐵站周邊的居民上班熱衷于開車到地鐵站,將車輛放在站外。但由于地盤有限及缺乏管理,導致亂停車、堵車現象普遍。鑒于此,建議加快P+R停車場建設步伐。目前,北京市已有的P+R停車場仍未能滿足自駕族的出行需求,需要在兩方面“發力”——規劃在更多的地鐵站外建設P+R停車場,特別是新線路地鐵站外;擴建已有的P+R停車場。慮及用地問題,可考慮在條件合適的情況下建成立體停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