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驗交流 » 正文

      人文缺失是城市公共建筑一大通病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7-10  

        一個展會搞癱一座城!這是網友針對本月15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下稱會展中心)開幕的健康產業領袖峰會的吐槽。據報道,這次展會雖不像網上所傳那樣不堪,但確實暴露出新運營不久的會展中心在面臨大客流時的交通、餐飲、住宿等問題。

        據報道,開幕當天有約20萬人涌入會展中心,結果就一個字——亂。有網友抱怨,沒有無線網絡,沒有手機信號,沒有方位指示,中午吃飯一團混亂,還有人根本就吃不上飯。那天湊巧還下雨,結果有人走了將近3個小時才找到一個公交車站。一位前往現場采訪的記者發自內心地感慨:終于活著回來了。

        上海的城市管理水平在國內堪稱先進,但即便如此,從這次展會中也可看出,其在大型公共建筑規劃設計和布局等方面仍未能避免國內城市的一些通病。比如,一味追求高大氣派,忽略了人的訴求和人文追求。

        會展中心總建筑面積147萬平方米,展覽面積50萬平方米,被稱為目前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建筑單體和會展綜合體。會展中心的建筑外觀像四片葉子,看上去美觀大方,但身處其中,感受卻未必那么美好。有人形容會展中心龐大無比像怪獸,而且融入了八卦陣的“精髓”——“進去,沒門!出來,沒門!原路返回,沒門!地鐵口,關門!進地鐵,繞門先轉山路十八彎!”從這些描述中可看出,這座建筑的規劃設計并沒有考慮到人性化需求。

        外表宏偉壯觀,卻讓人感覺不到溫度,這正是國內許多城市大型公共建筑的通病。近年來各地涌現的高鐵火車站、機場,多數走這種“高冷”路線。一是火車站選址大多偏離市區,接駁不便;二是建筑物內部像迷宮,讓人兜兜轉轉找不到北;三是一些必要的服務設施如停車場、輪椅、擺渡車、無障礙設施匱乏,顯得格外沒有人情味。有的火車站,內部可容納數萬人,裝修富麗堂皇,可要找個廁所卻不那么容易;有的機場,從安檢走到候機室,或者下飛機后走到出口,時間差不多夠再飛一趟了。從容納量考慮,機場候機廳大一點無可厚非,但應在出口設計、人員疏散方面多費點心思,不能讓人那么虐心。何況,這對一些老弱病殘人士來說簡直就是一種折磨。

        這些缺乏人性溫度的建筑背后,折射的是人文理念的缺失。某些城市的火車站內部,一眼望去全是光鮮的瓷磚貼面,以及縱橫交錯的管桁架鋼結構,連一幅壁畫都沒有,毫無人文之美。一座毫無人文價值的公共建筑,充其量不過是比誰的錢多而已。許多城市的公共建筑、地標建筑,同時也是一項政績工程,或許主導其事者想要的只是全國第一、亞洲第一或世界第一這些名頭,根本無暇顧及用戶體驗、人文價值這些“瑣事”。

        會展中心、火車站、機場,都是一座城市重要的公共基礎設施。不管由誰投資興建,均應體現其公共屬性,滿足多數人的需求,體現城市的人文內涵。上海舉辦的這場展會亂成一鍋粥,固然有對參展人數預估不足、配套設施不齊全等原因,卻也與會展中心存在設計不合理因素密切相關。時下,一些地方熱衷大舉興建大型公共建筑、地標性建筑,如果不重視這些問題和教訓,恐怕還會重蹈覆轍。

       
       
      [ 園林城市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城市
      點擊排行